1949年12月9日,县委班子成员全部抵达柳州, 11日奔赴柳城县凤山镇开展工作。从此,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共柳城县委领导下,先后进行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斗争。共歼灭土匪6348名,镇压反革命分子2478人,摧毁了国民党在柳城的残余势力,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为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县委组织土改工作队,深入乡村领导全县土地改革运动,摧毁了封建主义在农村的统治势力,建立和巩固了农村政权。
为了加强对土地改革的领导,中共柳州地委从地直机关抽调部分党员干部组成工作队到柳城协助开展土地改革。县委加大了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1950年春,县委从社会上招收156名学员,经培训后安排编入县、区工作队,分别到各乡开展工作。同时,采取“积极慎重”的方针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1952年8月,全县建立了8个区委会、49个党支部,党员由1950年的62名发展到320名,在农民、学生中培养吸收了一批干部,选拔了一批经过土改运动锻炼的骨干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壮大了干部队伍,加上部队转业干部,1952年底全县干部达到588名。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县委领导机构逐步健全完善。县委工作机构也由简到繁,逐步完善,1949年12月设立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之后,逐步增设统一战线工作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农业部、工业部、财贸部、青年工作委员会、县直属机关党总支等工作部门。1954年1月起,县委增设副书记,由上级任免。另外,根据中心工作需要,县委还设立一些临时机构:1951年4月成立柳城县抗美援朝委员会,10月成立柳城县土地改革委员会,1955年1月设立中共柳城县委审干办公室。
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县委下属组织也相应随之调整。1949年12月,全县划分为5个行政区,下辖48个乡、镇。各区设党的工作委员会(简称区工委)。1951年2月,行政区划调整为10个区48个乡、镇。11月,撤销沙埔、冲脉2个行政区,原辖区分别并入太平、六塘区,全县设8个区,下辖98个乡、镇。1952年秋,撤销各区工作委员会,分别建立区党的委员会。各区党委设书记、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宣传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