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来源: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16-10-28

柳 城 县


人民政府文件

柳城政发〔2016〕40号

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县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

柳城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乡镇、华侨管理区、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柳城县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19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9月20日在柳城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余瑞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柳城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对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克难攻坚奋进  扩量提质增效

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201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围绕“工业立县,富民强县”发展思路,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抢抓新机遇,科学应对新挑战,全面建设富裕柳城、生态柳城、休闲柳城、和谐柳城,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我们顺势而为,科学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抓手,为5家政府平台公司注资30亿元,实现项目融资9.5亿元,依法征收土地1.55万亩,引进项目96个,实施区、市层面统筹重大项目64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5亿元,是“十一五”期的4.1倍,有力牵引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65.84亿元跃升到2015年的114.31亿元,突破百亿大关,年均增长9.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39.1亿元跃升到67.19亿元,年均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40.96亿元跃升到86.18亿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98亿元跃升到31.73亿元,年均增长13.3%;固定资产投资由42.97亿元跃升到106.29亿元,年均增长19.9%;财政收入由4.1亿元跃升到7.7亿元,年均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790元跃升到24071元,年均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464元跃升到10954元,突破万元大关,实现倍增计划,年均增长14.9%。三次产业比由36:39:25调整到34:36:30,三产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过去五年,我们优化结构,培优扶强,三次产业提质增效。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引进安琪酵母、鼎铭金属等生物食品、新材料强优企业,培育圣特、日田等生物制药企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2015年完成总产值18亿元,比2010年增长11倍。引进五顺工业等5家企业,机械制造业提速发展,完成总产值15.88亿元,增长2.7倍。福盈等一批化工企业建成投产,化工产业稳步推进,完成总产值18.15亿元,实现翻一番。累计投入3.8亿元完善工业园区路、水、电等生产生活设施,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入园企业累计达65家,超亿元企业增至27家,园区工业产值达81.47亿元,增长153.1%。全面落实各项企业减压政策,为43家企业争取财政奖励资金8600多万元,成功培育3家国家高新企业,圣特药业成为广西首家“民族医药研究院壮药研发基地”,“网山牌”白砂糖连续三年获全国“产品质量优秀奖”。农业效益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甘蔗生产稳步推进,自主繁育的桂柳一号、二号、05/136品种通过国家鉴定,在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建成“双高”糖料蔗基地1.5万亩。水果产业快速发展,蜜橘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区第一、全国第二,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取得进展。桑蚕产业发展有新突破,荣获“广西十佳桑蚕生产基地县”、“广西桑蚕产业化示范区”称号,“禅韵丝缘”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成功创建市级示范区。食用菌产业实现周年化、工厂化生产,种植面积位居全市第一,荣获“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强县”称号。养殖业呈规模化发展,培育规模养殖场286家,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区牛品改十强县”称号。完成寨隆镇、冲脉镇、凤山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通过“小块并大块”等形式累计流转土地13.36万亩,流转率30%,位居全市第一。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拥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社324家,数量名列全市前茅。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4亿元,比2010年增长89%。电子商务迈出新步伐,入选广西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合作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商贸经济日益活跃,引入华联超市、国美电器等一批超市、连锁店入驻,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和185家农家店,促进工业品和农产品双向流通。旅游业蓬勃发展,知青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古砦民俗风情旅游区、红马山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融江河谷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五年累计接待游客4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97亿元,比“十一五”期分别增长203.6%和147.9%。

——过去五年,我们增投扩建,固本强基,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县城功能配套日益健全。大力推进城东新区开发,青年路、经一路等新区道路顺利建成,引入桂泰商业广场等地产开发,县城东扩步伐加快。盘活开发旧城地块,完成柳城监狱整体迁入县城和圣特药业退城进园,建成锦华苑、又一城等9个精品小区,居住环境显著升级。建成白阳广场、白阳岭公园及江滨公园等休闲场所,完成仙葫路等10条共9.25公里城市道路建设,对主要路段、主要建筑实施绿化、亮化改造,县城建成区绿地覆盖率22.1%,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市容执法效能不断提高,实施打击“两违”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两违”面积31万平方米,市容市貌显著改善。小城镇建设协调推进。改造升级太平等8个乡镇农贸市场,中心集镇建管水平不断提升,东泉、六塘小城镇开发模式成为全区亮点,大埔、东泉入选全国重点镇名单,沙埔列入自治区“百镇建设”行列。就地城镇化建设成效明显,柳城县工业园区列为广西30个“产城互动”试点园区之一。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4.7亿元兴建一批水利工程,基本完成中小水库除险加固,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0.6万亩,解决13.7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6亿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1万亩,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投资1.49亿元改造电网,用电安全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覆盖率达90%。投入1.74亿元,实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329个,项目基本覆盖全县村屯,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城乡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大埔至冲脉公路升级改造完成通车,“三柳”高速公路(柳城段)、罗城至六塘二级公路建设顺利推进;投资2.87亿元硬化通村道路,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完成县城客运站迁建,建成便民候车亭35个;开通6条公交班线,结束全县无公交系统的历史。

——过去五年,我们综合治理,低碳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累计投入226.8亿元推进安琪酵母二期等一批技改项目,实施制糖、缫丝、水泥等行业节能减排项目91个,28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12.5%,日田药业、凤山糖厂荣获“自治区绿色环保企业”称号。推进农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26.7万亩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建成精品水果示范基地5万亩,获评广西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20万亩;创建有机茶基地5000亩,构建茶叶生产加工全程可监控追溯体系,“桂侨红”、“伏虎茗珍”等9种有机茶在国内外名优茶叶评比大赛中屡获金奖、特等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明显,成功创建区级“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生态治理不断提升。大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淘汰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8家,有效控制汽车尾气、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等污染源,县城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消除县城污水直排口,建成截污主管网23公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超过市级下达指标;建成沙埔、东泉、六塘污水处理厂,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覆盖率达45%;编制完成12个乡镇生态建设规划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投入515万元实施村屯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融江河水质监测项目从原来10项增加到25项,县域内融江、龙江水质分别保持国家地表水环境Ⅱ类、Ⅲ类水质标准。坚持高效利用国土资源,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美丽柳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实现村屯保洁员全覆盖、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投入2030万元绿化村屯612个,创建区、市级生态村75个。“绿满柳城”工程深入实施,完成造林21.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3%;林业产业发展成效明显,连续三年荣获“广西林业产业发展进步县”称号。

——过去五年,我们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累计财政民生支出55.8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78.2%。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合参合率99.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0%。安居工程成效明显,建成保障性住房2300多套,改造农村危房9900户。社会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3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2520元。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农机购置、生态公益林和水库移民扶持等各项补贴2.37亿元。扶贫工作有效推进,落实专项资金5000万元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脱贫2万余人,减贫率44.6%;争取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7300多万元,实施181项产业扶持及基础设施项目,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社会事业深入推进。科技工作不断进步,连续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科普示范县”荣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了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改扩建中小学13所,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3所。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百村百戏”文化品牌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柳城巨猿洞保护规划编制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建设村屯篮球场118个,行政村篮球场覆盖率62.8%。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县国税局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35个单位(村镇)获区级“文明单位、村镇”称号。卫计工作稳步推进,“单独两孩”政策稳步实施;建成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完成县妇保院搬迁工作,启动建设县中医院整体东迁项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县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实惠。平安柳城建设扎实推进。“六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定期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落实领导包案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深化“天网”工程,建立“一村一警”警务机制,开展整治危爆物品、枪支弹药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构建食品药品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群众饮食和用药更加安全。及时高效处置“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和“9·30”系列爆炸案,应急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改革,依法行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简政放权进一步推进,调整或合并卫生、计生、经贸、科技、文体、广电等单位,接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县政府工作部门由29个调整为23个,完成寨隆镇“四所合一”试点改革。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取消或转移审批事项1530项。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实现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三证合一”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增企业26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887户。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财税改革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等制度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得到加强。通过融资、二次招商、调整规划等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城东大厦、沙埔片区三期基建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发展。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坚持依法履职,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348件,政协提案22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效解决“四风”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忠诚、干净、担当意识。建成基层政务服务中心149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稳步推进,公开政府信息1.7万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赢得群众广泛认同。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强,全面开展对预算执行、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

此外,国防、消防、人事、物价、统计、供销、水库移民、气象、侨务、新闻出版、档案、保密、史志、残联、双拥、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明显进步。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奉献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柳城部队、武警官兵、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所有关心支持柳城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尚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工业大企业和大项目不多,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大,农业优势产业持续发展乏力,县城商气不旺、人气不足;发展环境不够优,少数部门个别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社会深层次矛盾日渐凸显,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用改革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实施五大战略  推动转型升级

全面建设柳州主要卫星城和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

今后五年,是我县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效的考验期,是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发展要素提升的机遇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做好这五年发展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非凡。

尽管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各种矛盾性因素交错呈现,经济建设面临多重叠加困难,改革发展遭遇严峻挑战;但总体上看,我们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等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重大政策落地,将进一步释放发展红利。特别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落户柳州,规划在东泉镇区域建设高铁站和民用机场,打造空铁新城;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率先建成”和“打造龙头”双目标,并加快推进“北部生态新区”的建设,“三柳”高速公路2016年年底建成通车,“双沙”道路正式启动建设,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面实施,柳州市城市发展适度向北拓展延伸已经不可逆转,柳城纳入柳州市同城化发展进程又向前迈进了坚实一步,将为我县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注入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紧扣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构建柳城“一四五八”发展新格局,描绘了未来五年柳城发展蓝图,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市县接壤联动的区位优势,深入挖掘土地存量和环境容量的发展潜力,全力破解要素制约和动力不足的发展瓶颈,抢抓机遇,统筹协调、加快发展,以更大勇气、更高智慧、更强干劲、更实措施,加快融入同城化发展,奋力建设柳州主要卫星城和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确保实现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以内。

要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在产业优化中跨越升级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培育新兴产能,推动工业经济向更优结构、更高质量、更好效益转型升级。改造提升化工、制糖等传统支柱产业,化工产业以精细化、清洁化为目标,支持化工龙头企业新产品上市,打造柳州清洁化工基地;制糖业主要发展蔗糖精深加工产品,推进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依托沙埔工业片区,积极承接柳州工业产业转移,大力开发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推动机械制造业由低层次开发向高层次创新开发升级。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制药、生物食品等新兴产业,扶持鼎铭金属公司建设特种钢产业体系,打造新型特种钢产业示范基地;以广西壮药工程院落户我县为契机,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和保健产品,壮大民族医药业;大力发展酵母提取物、食品添加剂、调味品、速冻食品等产品,抓住柳州市做大螺蛳粉产业的契机,引导米粉、酸笋等螺蛳粉原料加工向适度规模发展,促进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集中精力加快沙埔、河西工业片区开发,启动柳华工业经济开发区建设,抓好园区“路、房、水、电、排污”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入园企业评审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推动工业园区扩容提质,实现工业园区“双百”发展目标。进一步抓好服务企业工作,全面落实“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赋负担等各项减负降压政策,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用工、融资、水电等方面问题,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整合土地资源、科学技术、项目资金等各方面资源,创新经营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向产业规模化、产地基地化、产品市场化发展,打造广西农业强县。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设“禅韵丝缘”、“稻花飘香”、“侨城橘缘”、“伏虎茗园”、“金凤凰”等一批规模化种养基地和示范区,打造“高效农业+观光旅游+科技示范”综合体。加大甘蔗良种繁育推广,抓好“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推动甘蔗“四化”发展,夯实柳城“桂中糖都”地位。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工厂化、自动化养蚕技术,加快现代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优果工程”,推进柑橘黄龙病统防统治,积极发展“双季葡萄”生产,增强水果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不断拓展蔬菜、食用菌产业基地,打造柳州蔬菜基地和全国“南菜北运”基地。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特色养殖业。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引导成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力争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0%。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抓好优质米、生态蜜橘、茶叶等名优品牌建设和保护,利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高端超市发展“订单农业”,加强推介展销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引导和推动金融投资机构进一步投放农业信贷,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积极发展电商新业态,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体系,加快推进电商体验店、村级服务站建设,努力实现“一村一店”,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2020年实现全县农产品线上交易达到年度销售总数五分之一,线上消费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分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一园区三中心”物流体系。依托交通优势,重点规划建设柳城长廊物流园,推进柳华万亩水果生产包装冷藏集散地、柳城县粮食储备库、桂中原生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结合县城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建材、汽车4S店、农资、农机等专业市场,推动餐饮、金融、购物、休闲娱乐、健身等多功能业态组合发展,打造集吃、住、购、娱“一站式”消费步行街,增强县城聚集功能。积极发展度假公寓、疗养中心、养老中心等项目开发,打造休闲服务业集聚区,更好满足消费需求。

增强项目投资拉动力。坚持以招大引强、培大育强为主抓手,加强项目储备,创新项目服务机制,以新举措破解项目要素瓶颈,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全局谋划储备一批关键项目,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全力引进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对接国家政策投向全力争取一批重大基础项目,盯紧当前工作全速推进一批在建重大项目,形成“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创新健全服务项目工作机制,坚持“五个一”工作模式和“四会”制度,强化项目督查和跟踪问责,严格责任追究,实行“时间倒逼”、“绩效倒逼”等工作机制,推动项目任务化、任务责任化、责任绩效化。全力破解项目审批慢、征拆难、融资难等“老三难”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机制,开辟“绿色通道”;健全完善征地拆迁配套政策和征收补偿激励机制,依法高效推进征地拆迁;不断深化“政银企”合作,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及PPP、发展基金、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模式,重点推进一批战略性项目融资工作。

二、大力实施协调统筹战略,推动城乡建设在融合联动中整体推进

建设宜居县城。按照“一江两城、东扩西移、重点向东”总体思路,加快县城开发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承载力和辐射力。全力建设城东新区,加强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及融投资工作力度,实施“公共配套、商住结合”开发模式,完善医院、学校、公园、路网、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居民小区、安置小区等项目落地开发,进一步聚集东区人气。统筹抓好旧城区改造,不断完善城区道路、广场、供水、排污等市政基础,深入推进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等“四化塑城”工程;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强化市容管理和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城市建管水平。积极推进沿江片区开发,有序推进木桐新村、靖西城中村改造,结合县城防洪堤建设,规划建设一个旅游码头、一个江滨公园、一条沿江大道、一条临江风情街、一个江景影院、一个商务中心,打造“江城合一、万米画卷”的城市新名片和特色消费新区。

建设特色城镇。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和优势资源,因地制宜推进产城融合,推动就地城镇化,构建以大埔为主城,沙埔、六塘、东泉为副中心城镇,其他乡镇为基本支撑点的“一主三副多点”新型城镇群。大力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支持沙埔、六塘依托工业片区发展,打造承接柳州工业产业转移的工业重镇;东泉依托较为繁荣的集镇人气和地缘优势,发展高铁商贸经济,建设特色服务业大镇。加快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引导太平、凤山、古砦依托自身独具的资源优势,建设旅游名镇;柳华、伏华管理区结合华侨农场改革,建成“归侨文化+生态茶园”休闲体验区;重点推进凤山古镇建设,结合防洪堤建设、古镇棚户区改造、农业示范区建设、旅游综合开发,加强沿江风貌改造,打造“百里柳江第一镇”,依托融江风光、禅宗文化,发展休闲养老、养生产业,促进观光旅游产业与养老养生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加快冲脉、龙头、寨隆、社冲、马山等乡镇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创建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为主的名优农产品基地镇。

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美丽柳城”乡村建设,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成果,扎实推进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实施产业富民、基础便民、服务惠民等三大工程,打造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的幸福乡村。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大会战,实现农村道路屯屯通达、农村饮水全面解决、农田灌溉有效保障。合理配置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加强农村政务服务中心、卫生计生室、警务调解室、科普图书室、文化健身广场等“一中心三室一场”建设,引导有条件的村屯就地兴办生活超市、农资超市及幼儿园等,鼓励邮政通信、金融保险等社会化服务机构进村设点,满足和方便群众生活需求。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抓好村庄规划建设,加快保护开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点建设大埔洛崖、凤山塘进、古砦大莫等一批有特色、显魅力的文明新村。

三、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在标本兼治中巩固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农业生产技术,扩大粮食、茶叶、蔬菜等标准化生产,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创建健康绿色产品产业基地;发展生态畜禽规模养殖,重点实施生猪养殖场污染源减排设施改造;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把柳城打造成为柳州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工业生态化,加大产业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力度,重点抓好制糖、化工、水泥等资源型产业改造提升;实施园区清洁生产、循环化改造,鼓励引导东风化工启动分布式能源项目,推进六塘片区集中供热供气,减少小型燃煤小锅炉污染;鼓励企业间物料循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衍生,降低企业耗能。发展生态服务业,对购物中心、娱乐场所、餐饮酒店等开展节能降耗综合改造,推动服务途径清洁化、消费模式绿色化。

全力推动生态旅游。坚持政策、规划、建设、宣传、服务、招商为主导,重点打造“一心两带三区”旅游总体空间结构。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建立、完善县城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码头、星级宾馆、旅游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效益。加大对融江两岸、沙埔河-金洞河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融入“百里柳江”旅游线,构建独具特色文化的沿江旅游带。以“三柳”高速公路开通为契机,重点加快凤山文化综合旅游和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区开发与建设;继续提升知青城景区功能,打造红色旅游基地;科学推进古砦古民居保护性开发,加快做大红枫林核心景区,有序规划、建设、打造具有仫佬族建筑风格的特色村屯集中区,挖掘和包装各类特色民俗节气,形成仫佬族风情节气文化系列品牌。统筹打造太平安乐湖休闲自驾旅游区,推进柳华、伏虎农场建设茶园观光休闲旅游园,促进红马山景区、崖山景区等农家乐提档升级,打造市郊生态休闲旅游中心。

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做好水污染防治,强化对辖区融江、龙江流域等主要江河的监测,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污染项目建设;加大县城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县城污水处理率达100%,所有建制镇建有污水处理厂,落实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对空气的保护,建设县城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重点做好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等污染源治理,抓好重点企业污染源、大气污染排放量的监测,提升空气环境质量。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县城垃圾中转站建设,完善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积极倡导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县城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打造“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模式,进一步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继续推进“绿满柳城”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3%左右;推进区级绿化示范村屯创建工作,实现村屯绿化率达65%以上。严格执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开展红马山水库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加大土地资源整理和复垦力度。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开发,重点推进柳城大岩山风电场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环保执法,强化环境监测监察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四、大力实施开放活县战略,推动发展动能在合作共赢中蓄积增强

全力扩展交通网络。持续优化外联畅通交通大网络,协调加快“三柳”高速公路(柳城段)建成通车,启动建设雒容至东泉道路、“双沙”城市道路(柳城段)、323国道鹿寨至柳城二级公路工程,力争早日建成通车。不断优化内联互通交通路网,调整县道规划,使县道由67公里增加至231公里,推进鸡公山至大埔、洛崖至龙美、大埔至凤山、柳城公路大桥及引道工程、凤糖至四塘等公路提级改造工程,争取实现乡乡通三级公路。完善城乡客运网络,新增县内班线15条,实现全县具备条件建制村客运车通达率100%。配合自治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规划建设货运码头、大埔港口和防洪应急码头项目,提高运输服务整体水平和防洪抗灾能力。

全面深化开放合作。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对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总体规划和“柳州北部生态新区”规划建设,全局统筹、科学谋划区域产业布局和项目规划,东泉区域依托高铁柳州北站规划建设,努力打造高铁商贸区,与广西柳州汽车城联动形成“综合枢纽+高端制造”的枢纽经济圈;积极调整优化沙埔片区、柳华工业经济开发区定位,大力发展运动机械及装备制造业产业、医药及营养保健品产业。主动融入“三柳高速沿线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以沿线乡镇为重点,加快推进市县交通建设和配套产业发展,加强与柳州和北部三县的区域合作,打造沿线经济带;依托“三柳”高速公路和209国道,以大埔、沙埔区域为重点,规划建设柳城经济长廊,打造桂中物流市场带,构建联动大柳北、服务大柳州的物流中心;以太平、凤山、社冲区域为重点,加快发展近郊观光旅游、养老地产、绿色农业产业。

大力开展招商引智。用足用活上级招商政策,积极推进精准招商、精细招商,依托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努力引进一批关联项目,力争在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和高端项目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实施“引才引智”工程,修订完善《柳城县引进和培养激励人才暂行办法》,采取高薪聘请、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多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企业家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创新人才培训、管理体制机制,营造有利吸引和壮大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深化与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提高柑橘无病苗木、甘蔗良种研发、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技术水平。

五、大力实施共享共创战略,推动发展成果在和谐共进中惠及全民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贫困户“八有一超”和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脱贫摘帽标准,大力实施“七个一批” 、“十大行动” 等扶贫措施,按计划实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摘帽任务。重点抓好产业扶贫,引导扶持贫困村发展甘蔗、桑蚕、山野葡萄、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养殖产业,实现每个贫困村建有1-2个特色优势产业。抓好转移就业扶贫,开展“雨露计划”扶贫培训,重点做好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就业创业能力。抓好易地搬迁扶贫,完成古砦、太平等乡镇贫困户搬迁工作。抓好低保兜底扶贫,大力推进农村低保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抓好医疗救助扶贫,实施健康脱贫攻坚帮扶工程,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抓好教育扶智工程,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优先享受教育资助政策,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接受有质量的教育。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推动企业二次创业、全民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各类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以上。加强住房保障,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扎实做好城乡低保、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工作,提高五保供养水平,2020年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0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大病保险,推进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各类险种的统筹衔接工作。积极发展养老产业,新建老年人养护楼,改造乡镇敬老院和五保村,推进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工作,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继续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生态公益林、水库移民扶持等各项惠农政策。

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强卫生计生工作。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市县乡医联体,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完成县中医院整体迁建,推进东泉、凤山卫生院整体迁建;深入开展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单位创建活动,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大力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教育发展“八大工程” ,完成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实现乡镇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确保2017年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大力推进高中扩容提质,2020年办学规模达6900人,新增2590人;加快教育布局调整,促进县域内教育资源共享。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启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巨猿洞遗址公园建设;新建区城东区文化体育中心,实施新一轮全民健身计划,逐步实行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开展“月月有赛事”活动。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七五”普法工作,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完善调处信访工作机制,继续落实领导包案制,建立网络受理信访平台,开展第三方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大力整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建立社会综合视频服务平台,推进“天网”工程逐步向农村延伸,提升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严格执行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保障全民食品药品安全。深入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坚持依法治安、源头防范、系统治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和防汛抗旱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继续加快国防、消防、人事、广播电视、物价、统计、税务、气象、侨务、新闻出版、档案、保密、史志、民族宗教、残联、双拥、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发展。

六、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服务水平在依法行政中全面提升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建立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推行乡镇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乡镇“四所合一”机构改革,建立综合高效的基层执法服务体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加大商标培养力度,打造品牌强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等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村产权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增加农民的产权收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惠农担保体系,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深入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统筹推进华侨农场体制、环境保护体制、基层供销联社、公务用车制度等领域改革。

大力推动依法行政。不断完善县乡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确保政府决策科学合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继续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力争开展网上受理业务。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体系,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方便群众了解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加强扶贫资金、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和重大事项的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加快建设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实现与柳州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①“四所合一”:整合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村镇规划建设和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等机构和职能,组建为乡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②“三证合一”: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

③工业区“双百”发展目标:即产值(营业总收入)超100亿元、入园企业超100家。

④一园区三中心:一园区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包括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中心、仓储中心、零担快运中心、商务办公中心等模块;三中心为柳城县工业仓储物流中心、生产服务型工业仓储物流中心、柳华农场农产品物流中心。

⑤项目建设“五个一”机制: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人马、一个方案、一抓到底。

⑥“四会”制度:即半月召开一次碰头会、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两月召开一次汇报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小结会。

⑦PPP融资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⑧“一心两带三区”:一心:县城旅游集散中心;两带:融江山水文化带、沙埔河—金洞河水上休闲带;三区:凤山古镇旅游区、古砦民俗风情旅游区、太平休闲自驾旅游区。

⑨“八有一超”: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⑩“十一有一低于”:有路通、有水喝、有房住、有电用、有服务设施、有电视看、有网络宽带、有医疗保障、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特色产业、有好班子;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

“七个一批”:根据不同的贫困类型、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精准实施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扶持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解困一批、教育扶智帮助一批、边贸政策扶助一批等“七个一批”脱贫攻坚措施。

“十大行动”:特色产业富民行动、扶贫移民搬迁行动、农村电商扶贫行动、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贫困户资产收益行动、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科技文化扶贫行动、金融扶贫行动、社会扶贫行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行动。

“八大工程”:学前教育发展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普通高中突破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特殊教育发展工程、教师队伍强质增量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及营养改善工程。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县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0月19日印发

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来源: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 2016-10-28 00:00    |  作者: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柳 城 县


人民政府文件

柳城政发〔2016〕40号

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县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

柳城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乡镇、华侨管理区、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柳城县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19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9月20日在柳城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余瑞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柳城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对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克难攻坚奋进  扩量提质增效

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201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围绕“工业立县,富民强县”发展思路,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抢抓新机遇,科学应对新挑战,全面建设富裕柳城、生态柳城、休闲柳城、和谐柳城,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我们顺势而为,科学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抓手,为5家政府平台公司注资30亿元,实现项目融资9.5亿元,依法征收土地1.55万亩,引进项目96个,实施区、市层面统筹重大项目64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5亿元,是“十一五”期的4.1倍,有力牵引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65.84亿元跃升到2015年的114.31亿元,突破百亿大关,年均增长9.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39.1亿元跃升到67.19亿元,年均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40.96亿元跃升到86.18亿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98亿元跃升到31.73亿元,年均增长13.3%;固定资产投资由42.97亿元跃升到106.29亿元,年均增长19.9%;财政收入由4.1亿元跃升到7.7亿元,年均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790元跃升到24071元,年均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464元跃升到10954元,突破万元大关,实现倍增计划,年均增长14.9%。三次产业比由36:39:25调整到34:36:30,三产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过去五年,我们优化结构,培优扶强,三次产业提质增效。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引进安琪酵母、鼎铭金属等生物食品、新材料强优企业,培育圣特、日田等生物制药企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2015年完成总产值18亿元,比2010年增长11倍。引进五顺工业等5家企业,机械制造业提速发展,完成总产值15.88亿元,增长2.7倍。福盈等一批化工企业建成投产,化工产业稳步推进,完成总产值18.15亿元,实现翻一番。累计投入3.8亿元完善工业园区路、水、电等生产生活设施,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入园企业累计达65家,超亿元企业增至27家,园区工业产值达81.47亿元,增长153.1%。全面落实各项企业减压政策,为43家企业争取财政奖励资金8600多万元,成功培育3家国家高新企业,圣特药业成为广西首家“民族医药研究院壮药研发基地”,“网山牌”白砂糖连续三年获全国“产品质量优秀奖”。农业效益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甘蔗生产稳步推进,自主繁育的桂柳一号、二号、05/136品种通过国家鉴定,在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建成“双高”糖料蔗基地1.5万亩。水果产业快速发展,蜜橘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区第一、全国第二,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取得进展。桑蚕产业发展有新突破,荣获“广西十佳桑蚕生产基地县”、“广西桑蚕产业化示范区”称号,“禅韵丝缘”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成功创建市级示范区。食用菌产业实现周年化、工厂化生产,种植面积位居全市第一,荣获“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强县”称号。养殖业呈规模化发展,培育规模养殖场286家,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区牛品改十强县”称号。完成寨隆镇、冲脉镇、凤山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通过“小块并大块”等形式累计流转土地13.36万亩,流转率30%,位居全市第一。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拥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社324家,数量名列全市前茅。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4亿元,比2010年增长89%。电子商务迈出新步伐,入选广西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合作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商贸经济日益活跃,引入华联超市、国美电器等一批超市、连锁店入驻,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和185家农家店,促进工业品和农产品双向流通。旅游业蓬勃发展,知青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古砦民俗风情旅游区、红马山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融江河谷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五年累计接待游客4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97亿元,比“十一五”期分别增长203.6%和147.9%。

——过去五年,我们增投扩建,固本强基,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县城功能配套日益健全。大力推进城东新区开发,青年路、经一路等新区道路顺利建成,引入桂泰商业广场等地产开发,县城东扩步伐加快。盘活开发旧城地块,完成柳城监狱整体迁入县城和圣特药业退城进园,建成锦华苑、又一城等9个精品小区,居住环境显著升级。建成白阳广场、白阳岭公园及江滨公园等休闲场所,完成仙葫路等10条共9.25公里城市道路建设,对主要路段、主要建筑实施绿化、亮化改造,县城建成区绿地覆盖率22.1%,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市容执法效能不断提高,实施打击“两违”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两违”面积31万平方米,市容市貌显著改善。小城镇建设协调推进。改造升级太平等8个乡镇农贸市场,中心集镇建管水平不断提升,东泉、六塘小城镇开发模式成为全区亮点,大埔、东泉入选全国重点镇名单,沙埔列入自治区“百镇建设”行列。就地城镇化建设成效明显,柳城县工业园区列为广西30个“产城互动”试点园区之一。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4.7亿元兴建一批水利工程,基本完成中小水库除险加固,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0.6万亩,解决13.7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6亿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1万亩,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投资1.49亿元改造电网,用电安全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覆盖率达90%。投入1.74亿元,实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329个,项目基本覆盖全县村屯,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城乡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大埔至冲脉公路升级改造完成通车,“三柳”高速公路(柳城段)、罗城至六塘二级公路建设顺利推进;投资2.87亿元硬化通村道路,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完成县城客运站迁建,建成便民候车亭35个;开通6条公交班线,结束全县无公交系统的历史。

——过去五年,我们综合治理,低碳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累计投入226.8亿元推进安琪酵母二期等一批技改项目,实施制糖、缫丝、水泥等行业节能减排项目91个,28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12.5%,日田药业、凤山糖厂荣获“自治区绿色环保企业”称号。推进农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26.7万亩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建成精品水果示范基地5万亩,获评广西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20万亩;创建有机茶基地5000亩,构建茶叶生产加工全程可监控追溯体系,“桂侨红”、“伏虎茗珍”等9种有机茶在国内外名优茶叶评比大赛中屡获金奖、特等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明显,成功创建区级“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生态治理不断提升。大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淘汰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8家,有效控制汽车尾气、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等污染源,县城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消除县城污水直排口,建成截污主管网23公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超过市级下达指标;建成沙埔、东泉、六塘污水处理厂,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覆盖率达45%;编制完成12个乡镇生态建设规划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投入515万元实施村屯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融江河水质监测项目从原来10项增加到25项,县域内融江、龙江水质分别保持国家地表水环境Ⅱ类、Ⅲ类水质标准。坚持高效利用国土资源,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美丽柳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实现村屯保洁员全覆盖、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投入2030万元绿化村屯612个,创建区、市级生态村75个。“绿满柳城”工程深入实施,完成造林21.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3%;林业产业发展成效明显,连续三年荣获“广西林业产业发展进步县”称号。

——过去五年,我们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累计财政民生支出55.8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78.2%。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合参合率99.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0%。安居工程成效明显,建成保障性住房2300多套,改造农村危房9900户。社会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3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2520元。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农机购置、生态公益林和水库移民扶持等各项补贴2.37亿元。扶贫工作有效推进,落实专项资金5000万元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脱贫2万余人,减贫率44.6%;争取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7300多万元,实施181项产业扶持及基础设施项目,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社会事业深入推进。科技工作不断进步,连续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科普示范县”荣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了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改扩建中小学13所,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3所。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百村百戏”文化品牌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柳城巨猿洞保护规划编制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建设村屯篮球场118个,行政村篮球场覆盖率62.8%。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县国税局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35个单位(村镇)获区级“文明单位、村镇”称号。卫计工作稳步推进,“单独两孩”政策稳步实施;建成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完成县妇保院搬迁工作,启动建设县中医院整体东迁项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县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实惠。平安柳城建设扎实推进。“六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定期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落实领导包案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深化“天网”工程,建立“一村一警”警务机制,开展整治危爆物品、枪支弹药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构建食品药品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群众饮食和用药更加安全。及时高效处置“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和“9·30”系列爆炸案,应急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改革,依法行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简政放权进一步推进,调整或合并卫生、计生、经贸、科技、文体、广电等单位,接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县政府工作部门由29个调整为23个,完成寨隆镇“四所合一”试点改革。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取消或转移审批事项1530项。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实现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三证合一”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增企业26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887户。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财税改革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等制度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得到加强。通过融资、二次招商、调整规划等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城东大厦、沙埔片区三期基建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发展。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坚持依法履职,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348件,政协提案22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效解决“四风”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忠诚、干净、担当意识。建成基层政务服务中心149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稳步推进,公开政府信息1.7万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赢得群众广泛认同。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强,全面开展对预算执行、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

此外,国防、消防、人事、物价、统计、供销、水库移民、气象、侨务、新闻出版、档案、保密、史志、残联、双拥、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明显进步。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奉献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柳城部队、武警官兵、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所有关心支持柳城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尚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工业大企业和大项目不多,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大,农业优势产业持续发展乏力,县城商气不旺、人气不足;发展环境不够优,少数部门个别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社会深层次矛盾日渐凸显,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用改革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实施五大战略  推动转型升级

全面建设柳州主要卫星城和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

今后五年,是我县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效的考验期,是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发展要素提升的机遇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做好这五年发展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非凡。

尽管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各种矛盾性因素交错呈现,经济建设面临多重叠加困难,改革发展遭遇严峻挑战;但总体上看,我们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等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重大政策落地,将进一步释放发展红利。特别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落户柳州,规划在东泉镇区域建设高铁站和民用机场,打造空铁新城;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率先建成”和“打造龙头”双目标,并加快推进“北部生态新区”的建设,“三柳”高速公路2016年年底建成通车,“双沙”道路正式启动建设,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面实施,柳州市城市发展适度向北拓展延伸已经不可逆转,柳城纳入柳州市同城化发展进程又向前迈进了坚实一步,将为我县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注入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紧扣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构建柳城“一四五八”发展新格局,描绘了未来五年柳城发展蓝图,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市县接壤联动的区位优势,深入挖掘土地存量和环境容量的发展潜力,全力破解要素制约和动力不足的发展瓶颈,抢抓机遇,统筹协调、加快发展,以更大勇气、更高智慧、更强干劲、更实措施,加快融入同城化发展,奋力建设柳州主要卫星城和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确保实现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以内。

要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在产业优化中跨越升级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培育新兴产能,推动工业经济向更优结构、更高质量、更好效益转型升级。改造提升化工、制糖等传统支柱产业,化工产业以精细化、清洁化为目标,支持化工龙头企业新产品上市,打造柳州清洁化工基地;制糖业主要发展蔗糖精深加工产品,推进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依托沙埔工业片区,积极承接柳州工业产业转移,大力开发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推动机械制造业由低层次开发向高层次创新开发升级。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制药、生物食品等新兴产业,扶持鼎铭金属公司建设特种钢产业体系,打造新型特种钢产业示范基地;以广西壮药工程院落户我县为契机,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和保健产品,壮大民族医药业;大力发展酵母提取物、食品添加剂、调味品、速冻食品等产品,抓住柳州市做大螺蛳粉产业的契机,引导米粉、酸笋等螺蛳粉原料加工向适度规模发展,促进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集中精力加快沙埔、河西工业片区开发,启动柳华工业经济开发区建设,抓好园区“路、房、水、电、排污”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入园企业评审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推动工业园区扩容提质,实现工业园区“双百”发展目标。进一步抓好服务企业工作,全面落实“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赋负担等各项减负降压政策,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用工、融资、水电等方面问题,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整合土地资源、科学技术、项目资金等各方面资源,创新经营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向产业规模化、产地基地化、产品市场化发展,打造广西农业强县。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设“禅韵丝缘”、“稻花飘香”、“侨城橘缘”、“伏虎茗园”、“金凤凰”等一批规模化种养基地和示范区,打造“高效农业+观光旅游+科技示范”综合体。加大甘蔗良种繁育推广,抓好“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推动甘蔗“四化”发展,夯实柳城“桂中糖都”地位。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工厂化、自动化养蚕技术,加快现代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优果工程”,推进柑橘黄龙病统防统治,积极发展“双季葡萄”生产,增强水果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不断拓展蔬菜、食用菌产业基地,打造柳州蔬菜基地和全国“南菜北运”基地。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特色养殖业。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引导成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力争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0%。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抓好优质米、生态蜜橘、茶叶等名优品牌建设和保护,利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高端超市发展“订单农业”,加强推介展销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引导和推动金融投资机构进一步投放农业信贷,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积极发展电商新业态,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体系,加快推进电商体验店、村级服务站建设,努力实现“一村一店”,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2020年实现全县农产品线上交易达到年度销售总数五分之一,线上消费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分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一园区三中心”物流体系。依托交通优势,重点规划建设柳城长廊物流园,推进柳华万亩水果生产包装冷藏集散地、柳城县粮食储备库、桂中原生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结合县城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建材、汽车4S店、农资、农机等专业市场,推动餐饮、金融、购物、休闲娱乐、健身等多功能业态组合发展,打造集吃、住、购、娱“一站式”消费步行街,增强县城聚集功能。积极发展度假公寓、疗养中心、养老中心等项目开发,打造休闲服务业集聚区,更好满足消费需求。

增强项目投资拉动力。坚持以招大引强、培大育强为主抓手,加强项目储备,创新项目服务机制,以新举措破解项目要素瓶颈,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全局谋划储备一批关键项目,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全力引进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对接国家政策投向全力争取一批重大基础项目,盯紧当前工作全速推进一批在建重大项目,形成“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创新健全服务项目工作机制,坚持“五个一”工作模式和“四会”制度,强化项目督查和跟踪问责,严格责任追究,实行“时间倒逼”、“绩效倒逼”等工作机制,推动项目任务化、任务责任化、责任绩效化。全力破解项目审批慢、征拆难、融资难等“老三难”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机制,开辟“绿色通道”;健全完善征地拆迁配套政策和征收补偿激励机制,依法高效推进征地拆迁;不断深化“政银企”合作,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及PPP、发展基金、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模式,重点推进一批战略性项目融资工作。

二、大力实施协调统筹战略,推动城乡建设在融合联动中整体推进

建设宜居县城。按照“一江两城、东扩西移、重点向东”总体思路,加快县城开发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承载力和辐射力。全力建设城东新区,加强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及融投资工作力度,实施“公共配套、商住结合”开发模式,完善医院、学校、公园、路网、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居民小区、安置小区等项目落地开发,进一步聚集东区人气。统筹抓好旧城区改造,不断完善城区道路、广场、供水、排污等市政基础,深入推进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等“四化塑城”工程;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强化市容管理和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城市建管水平。积极推进沿江片区开发,有序推进木桐新村、靖西城中村改造,结合县城防洪堤建设,规划建设一个旅游码头、一个江滨公园、一条沿江大道、一条临江风情街、一个江景影院、一个商务中心,打造“江城合一、万米画卷”的城市新名片和特色消费新区。

建设特色城镇。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和优势资源,因地制宜推进产城融合,推动就地城镇化,构建以大埔为主城,沙埔、六塘、东泉为副中心城镇,其他乡镇为基本支撑点的“一主三副多点”新型城镇群。大力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支持沙埔、六塘依托工业片区发展,打造承接柳州工业产业转移的工业重镇;东泉依托较为繁荣的集镇人气和地缘优势,发展高铁商贸经济,建设特色服务业大镇。加快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引导太平、凤山、古砦依托自身独具的资源优势,建设旅游名镇;柳华、伏华管理区结合华侨农场改革,建成“归侨文化+生态茶园”休闲体验区;重点推进凤山古镇建设,结合防洪堤建设、古镇棚户区改造、农业示范区建设、旅游综合开发,加强沿江风貌改造,打造“百里柳江第一镇”,依托融江风光、禅宗文化,发展休闲养老、养生产业,促进观光旅游产业与养老养生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加快冲脉、龙头、寨隆、社冲、马山等乡镇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创建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为主的名优农产品基地镇。

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美丽柳城”乡村建设,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成果,扎实推进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实施产业富民、基础便民、服务惠民等三大工程,打造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的幸福乡村。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大会战,实现农村道路屯屯通达、农村饮水全面解决、农田灌溉有效保障。合理配置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加强农村政务服务中心、卫生计生室、警务调解室、科普图书室、文化健身广场等“一中心三室一场”建设,引导有条件的村屯就地兴办生活超市、农资超市及幼儿园等,鼓励邮政通信、金融保险等社会化服务机构进村设点,满足和方便群众生活需求。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抓好村庄规划建设,加快保护开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点建设大埔洛崖、凤山塘进、古砦大莫等一批有特色、显魅力的文明新村。

三、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在标本兼治中巩固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农业生产技术,扩大粮食、茶叶、蔬菜等标准化生产,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创建健康绿色产品产业基地;发展生态畜禽规模养殖,重点实施生猪养殖场污染源减排设施改造;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把柳城打造成为柳州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工业生态化,加大产业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力度,重点抓好制糖、化工、水泥等资源型产业改造提升;实施园区清洁生产、循环化改造,鼓励引导东风化工启动分布式能源项目,推进六塘片区集中供热供气,减少小型燃煤小锅炉污染;鼓励企业间物料循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衍生,降低企业耗能。发展生态服务业,对购物中心、娱乐场所、餐饮酒店等开展节能降耗综合改造,推动服务途径清洁化、消费模式绿色化。

全力推动生态旅游。坚持政策、规划、建设、宣传、服务、招商为主导,重点打造“一心两带三区”旅游总体空间结构。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建立、完善县城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码头、星级宾馆、旅游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效益。加大对融江两岸、沙埔河-金洞河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融入“百里柳江”旅游线,构建独具特色文化的沿江旅游带。以“三柳”高速公路开通为契机,重点加快凤山文化综合旅游和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区开发与建设;继续提升知青城景区功能,打造红色旅游基地;科学推进古砦古民居保护性开发,加快做大红枫林核心景区,有序规划、建设、打造具有仫佬族建筑风格的特色村屯集中区,挖掘和包装各类特色民俗节气,形成仫佬族风情节气文化系列品牌。统筹打造太平安乐湖休闲自驾旅游区,推进柳华、伏虎农场建设茶园观光休闲旅游园,促进红马山景区、崖山景区等农家乐提档升级,打造市郊生态休闲旅游中心。

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做好水污染防治,强化对辖区融江、龙江流域等主要江河的监测,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污染项目建设;加大县城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县城污水处理率达100%,所有建制镇建有污水处理厂,落实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对空气的保护,建设县城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重点做好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等污染源治理,抓好重点企业污染源、大气污染排放量的监测,提升空气环境质量。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县城垃圾中转站建设,完善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积极倡导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县城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打造“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模式,进一步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继续推进“绿满柳城”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3%左右;推进区级绿化示范村屯创建工作,实现村屯绿化率达65%以上。严格执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开展红马山水库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加大土地资源整理和复垦力度。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开发,重点推进柳城大岩山风电场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环保执法,强化环境监测监察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四、大力实施开放活县战略,推动发展动能在合作共赢中蓄积增强

全力扩展交通网络。持续优化外联畅通交通大网络,协调加快“三柳”高速公路(柳城段)建成通车,启动建设雒容至东泉道路、“双沙”城市道路(柳城段)、323国道鹿寨至柳城二级公路工程,力争早日建成通车。不断优化内联互通交通路网,调整县道规划,使县道由67公里增加至231公里,推进鸡公山至大埔、洛崖至龙美、大埔至凤山、柳城公路大桥及引道工程、凤糖至四塘等公路提级改造工程,争取实现乡乡通三级公路。完善城乡客运网络,新增县内班线15条,实现全县具备条件建制村客运车通达率100%。配合自治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规划建设货运码头、大埔港口和防洪应急码头项目,提高运输服务整体水平和防洪抗灾能力。

全面深化开放合作。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对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总体规划和“柳州北部生态新区”规划建设,全局统筹、科学谋划区域产业布局和项目规划,东泉区域依托高铁柳州北站规划建设,努力打造高铁商贸区,与广西柳州汽车城联动形成“综合枢纽+高端制造”的枢纽经济圈;积极调整优化沙埔片区、柳华工业经济开发区定位,大力发展运动机械及装备制造业产业、医药及营养保健品产业。主动融入“三柳高速沿线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以沿线乡镇为重点,加快推进市县交通建设和配套产业发展,加强与柳州和北部三县的区域合作,打造沿线经济带;依托“三柳”高速公路和209国道,以大埔、沙埔区域为重点,规划建设柳城经济长廊,打造桂中物流市场带,构建联动大柳北、服务大柳州的物流中心;以太平、凤山、社冲区域为重点,加快发展近郊观光旅游、养老地产、绿色农业产业。

大力开展招商引智。用足用活上级招商政策,积极推进精准招商、精细招商,依托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努力引进一批关联项目,力争在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和高端项目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实施“引才引智”工程,修订完善《柳城县引进和培养激励人才暂行办法》,采取高薪聘请、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多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企业家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创新人才培训、管理体制机制,营造有利吸引和壮大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深化与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提高柑橘无病苗木、甘蔗良种研发、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技术水平。

五、大力实施共享共创战略,推动发展成果在和谐共进中惠及全民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贫困户“八有一超”和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脱贫摘帽标准,大力实施“七个一批” 、“十大行动” 等扶贫措施,按计划实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摘帽任务。重点抓好产业扶贫,引导扶持贫困村发展甘蔗、桑蚕、山野葡萄、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养殖产业,实现每个贫困村建有1-2个特色优势产业。抓好转移就业扶贫,开展“雨露计划”扶贫培训,重点做好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就业创业能力。抓好易地搬迁扶贫,完成古砦、太平等乡镇贫困户搬迁工作。抓好低保兜底扶贫,大力推进农村低保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抓好医疗救助扶贫,实施健康脱贫攻坚帮扶工程,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抓好教育扶智工程,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优先享受教育资助政策,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接受有质量的教育。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推动企业二次创业、全民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各类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以上。加强住房保障,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扎实做好城乡低保、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工作,提高五保供养水平,2020年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0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大病保险,推进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各类险种的统筹衔接工作。积极发展养老产业,新建老年人养护楼,改造乡镇敬老院和五保村,推进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工作,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继续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生态公益林、水库移民扶持等各项惠农政策。

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强卫生计生工作。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市县乡医联体,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完成县中医院整体迁建,推进东泉、凤山卫生院整体迁建;深入开展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单位创建活动,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大力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教育发展“八大工程” ,完成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实现乡镇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确保2017年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大力推进高中扩容提质,2020年办学规模达6900人,新增2590人;加快教育布局调整,促进县域内教育资源共享。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启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巨猿洞遗址公园建设;新建区城东区文化体育中心,实施新一轮全民健身计划,逐步实行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开展“月月有赛事”活动。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七五”普法工作,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完善调处信访工作机制,继续落实领导包案制,建立网络受理信访平台,开展第三方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大力整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建立社会综合视频服务平台,推进“天网”工程逐步向农村延伸,提升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严格执行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保障全民食品药品安全。深入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坚持依法治安、源头防范、系统治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和防汛抗旱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继续加快国防、消防、人事、广播电视、物价、统计、税务、气象、侨务、新闻出版、档案、保密、史志、民族宗教、残联、双拥、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发展。

六、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服务水平在依法行政中全面提升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建立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推行乡镇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乡镇“四所合一”机构改革,建立综合高效的基层执法服务体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加大商标培养力度,打造品牌强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等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村产权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增加农民的产权收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惠农担保体系,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深入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统筹推进华侨农场体制、环境保护体制、基层供销联社、公务用车制度等领域改革。

大力推动依法行政。不断完善县乡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确保政府决策科学合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继续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力争开展网上受理业务。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体系,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方便群众了解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加强扶贫资金、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和重大事项的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加快建设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实现与柳州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①“四所合一”:整合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村镇规划建设和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等机构和职能,组建为乡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②“三证合一”: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

③工业区“双百”发展目标:即产值(营业总收入)超100亿元、入园企业超100家。

④一园区三中心:一园区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包括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中心、仓储中心、零担快运中心、商务办公中心等模块;三中心为柳城县工业仓储物流中心、生产服务型工业仓储物流中心、柳华农场农产品物流中心。

⑤项目建设“五个一”机制: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人马、一个方案、一抓到底。

⑥“四会”制度:即半月召开一次碰头会、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两月召开一次汇报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小结会。

⑦PPP融资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⑧“一心两带三区”:一心:县城旅游集散中心;两带:融江山水文化带、沙埔河—金洞河水上休闲带;三区:凤山古镇旅游区、古砦民俗风情旅游区、太平休闲自驾旅游区。

⑨“八有一超”: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⑩“十一有一低于”:有路通、有水喝、有房住、有电用、有服务设施、有电视看、有网络宽带、有医疗保障、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特色产业、有好班子;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

“七个一批”:根据不同的贫困类型、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精准实施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扶持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解困一批、教育扶智帮助一批、边贸政策扶助一批等“七个一批”脱贫攻坚措施。

“十大行动”:特色产业富民行动、扶贫移民搬迁行动、农村电商扶贫行动、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贫困户资产收益行动、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科技文化扶贫行动、金融扶贫行动、社会扶贫行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行动。

“八大工程”:学前教育发展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普通高中突破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特殊教育发展工程、教师队伍强质增量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及营养改善工程。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县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0月19日印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