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寒凉 食用有度
立秋虽过,天气依然炎热,无论是一盘口感绵密、汁液饱满的清炒冬瓜,还是一碗混杂着瓜香和肉香的冬瓜排骨汤,都是美味又消暑的佳肴。如何安全健康地吃冬瓜,看看相关领域的专家如何说。
冬瓜,虽然名字叫“冬”,却是夏秋时节的当季菜。为啥要取名为冬瓜呢?冬瓜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冬瓜外皮上的白霜“色如冬日落雪”,第二种则是说这层白霜能保护冬瓜越冬不坏,故名“冬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谢大森研究员介绍说,冬瓜皮外面的白霜是冬瓜成熟后表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蜡质成分,它能帮冬瓜免受微生物和虫子的侵害,还能减少瓜肉水分蒸发,从而能较长时间保鲜。
最初的野生冬瓜,只有一个饭碗大小。如今,我们却经常能见到长达60厘米甚至120厘米的“大瓜”。从最初的“迷你型”长到今天的“傻大个”,既有冬瓜“自己的努力”,也有人类对冬瓜品种的筛选。
不同品种的冬瓜在口感、颜色和烹饪方式上有所不同,黑皮冬瓜外皮呈深绿色,体积较大,肉质厚实,口感较脆爽,适合炒菜、炖汤、涮火锅吃;白皮冬瓜外皮青绿色,表面常带有一层厚厚的白色蜡粉,体积略小,皮厚肉薄,瓜肉适合炒菜、涮火锅,但不适合炖汤,时间一长容易炖烂;青冬瓜果皮呈浅绿色,果肉细嫩,口感爽滑,适合炒、煮或煲汤。
谢大森提醒消费者,挑选冬瓜时要注意,好的冬瓜外形匀称、没有斑点,瓜瓤少、肉质厚实。对于体型较小的白皮和青皮冬瓜,可以用手掂一掂,分量重的冬瓜肉厚瓤少水分足,品质也相对较好;对于体型较大的黑皮冬瓜,多数人是购买切片瓜,但是因为夏季食材易变质,切开的冬瓜没了外皮保护,应用保鲜袋包好放入冰箱果蔬层冷藏,但最多存放两三天就要吃完,以免变质。
冬瓜是可塑性很强的食材。李时珍曾高度概括冬瓜的食用价值:“其肉可煮为茹,可蜜为果,其子仁亦可食,兼蔬果之用。”这句话说明冬瓜不仅籽和肉都可以吃,而且还可盐可甜。
细心的消费者可能已经注意到,大部分月饼的配料表上都有冬瓜的身影,这是因为冬瓜纤维含量高、口感好,无色无味易成形,且成本较低,常被用来调制糕点。”
冬瓜热量极低,每百克只有10大卡,比夏季里常见的西红柿(15千卡/100克)、黄瓜(16千卡/100克)都低,连《本草纲目》中都说“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常食之,若要肥,则勿食也”。
冬瓜虽然热量和能量很低,水分含量却高达96%,远高于大多数蔬菜。相较于其他蔬菜而言,冬瓜还是低钠高钾且富含膳食纤维的健康菜,每百克冬瓜的膳食纤维含量约为0.9克、钠含量2.8毫克、钾含量57毫克。
钾和钠是保持身体酸碱平衡的重要元素,低钠高钾饮食有助于体内电解质平衡、控制高血压和改善肾功能。而冬瓜在保证给人体提供钾元素的同时,还没有热量负担,是妥妥的低能量“瘦身瓜”。
冬瓜还是传统的中药材,皮、肉、籽、瓤都有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中说:“冬瓜性微寒,味甘淡无毒……能清肺热化痰、清胃热除烦止渴,甘淡渗利,去湿解暑,能利小便,消除水肿之功效。既然冬瓜如此“神奇”,那么多吃点儿冬瓜是不是可以起到“祛湿”“保健”等作用呢?
谢大森认为,冬瓜确实是很适合夏天补水和减脂的食材,但如果是中医入药,前提是要经过炮制等加工处理。
同时,夏天适当多吃点儿冬瓜确实有利无害,但过量食用也可能适得其反。比如冬瓜中的钾,对健康人来说有助于维持正常心脏功能和血压,但对肾功能不全的人,食用冬瓜利尿可能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增加肾脏负担,造成低钠血症、低钙血症等问题。
此外,冬瓜利尿的特性,还有可能增加子宫收缩风险,所以孕妇在孕早期也应慎吃冬瓜。冬瓜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它的寒凉性质。中医认为,冬瓜性寒,长期大量食用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寒。此外体弱多病或大病初愈者,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冬瓜的寒凉属性可能不利于身体恢复。
来源 | 中国食品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