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规划
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城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来源: 柳城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 2021-02-18

柳城县

人民政府文件

柳城政发〔2021〕4号


柳城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柳城县2021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县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

《柳城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柳城县人民政府

2021年2月7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柳城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年,编制并实施好2021年计划,意义重大。
   一、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判断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大变局,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对我县今后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但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柳州市统筹加快推进“三大建设(1)”“一主三新(2)”建设,工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制造城建设等重大机遇将催生一系列新的发展优势,不断释放创造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大对各县区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力推进“创新驱动、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县城、文化润县、教育振兴、平安柳城、生态惠民”八大战略,不断夯实广西公园城市和打造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拓展区基础,努力实现“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

根据“十四五”规划目标、结合2021年发展形势和要求,提出2021年柳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计划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化率46%。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能耗总量控制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以内。

四、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按照党中央、自治区、柳州市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中共柳城县委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的要求,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计划措施:
  (一)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奋力建设“民富县强”新柳城。

打造工业拓展区。坚持把工业作为“民富县强”第一推动力,加快建设“四个百亿产业园”。聚力做强精细化工产业,以川东化工、鱼峰制漆、东风化工等企业为基础,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加快构建以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强链、补链、延链”发展功能性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特种化学品等高端项目,加速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精细化学品产业基地。推进农产品及健康食品加工产业,抓好蔗、桑、果、蔬等绿色食品开发,策划发展牛腊巴、云片糕、有机茶等特色食品加工业。以安琪酵母、广西味豪、柳城饮料厂等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引进一批蔗糖、果蔬、饮料、医药等保健食品深加工企业,形成农产品及健康食品加工聚集区。巩固凤糖集团与安琪、顶俏等公司合作,加快发展酵母、酵母抽提物产品,发展饮料、糖果、低聚果糖、木糖醇等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扶持圣特、日田药业“产学研”交流合作,打造少数民族中医药产业园。推进金属精加工产业,抓住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金属精加工产业转移机遇,以鼎铭公司为龙头带动一批不锈钢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提升金属精加工产业价值链,把金属精加工产业培育成为园区新的支柱产业。推进木业加工产业,依托茂生木业、鹏森木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强力推进园区扩容提质增效,抢占柳州北部生态新区木业企业转移机遇,主动承接优质中高端木业企业入驻,打造绿色木业加工示范区。

发展农业现代化。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展壮大优质稻、糖料蔗、水果、蔬菜、桑蚕、螺蛳、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导特色农产品集聚发展。做优做强糖料蔗产业,加快甘蔗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打造“中国北缘糖料蔗培育育种中心”。大力推广柑桔产业核心示范区黄龙病防控成果,促进柳城柑桔产业有序恢复生产。继续发展生猪养殖业,加快推进牧原、农垦等重点生猪养殖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大科技强农力度,加强农业创新团队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生态种养模式,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用地安全利用。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积极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逐步推行全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大全县农产品“‘三品一标’(3)”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的力度,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提升现代服务业。以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乡村休闲旅游基地为目标,推动消费引领,培育一批拉动能力强的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在城东新区布局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科技信息等服务功能,规划打造电商集聚区和物流园,打造“柳州北部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宜家·紫荆花酒店、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社冲巨猿洞遗址公园、凤山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做好洛崖知青小镇、太平安乐湖、沙埔河旅游带等项目招商引资。依托创建公园城市的契机,提升县城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旅游接待水平和旅游吸引力。积极发展“夜间经济”“小店经济”,提振经济活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农资等专业综合市场,带动肥料加工等周边企业发展,计划培育商贸流通龙头企业10家,连锁经营领域龙头企业4家。

(二)坚持抓项目促投资,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面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全力推进城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开竣工一批重大水利、交通项目。大力实施“五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和推进一批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地下管网项目,建成有效支撑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围绕持续优化市场准入,建立健全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鼓励符合条件民间资本通过PPP等模式参与土地一级开发、棚户区改造、城镇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稳步提升工业投资比重。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继续落实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确保项目快速落地见效。强化项目调度,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项目信息报送机制,动态掌握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全年计划重点推进项目94个,总投资156亿元,年度完成投资47.1亿元。力争兴达化工新建年产甲醛10万吨、东泉中心卫生院整体迁建、牧原农牧生猪养殖体系(二期)、县体育中心等22项重大项目启动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4.7亿元;全面加快东区公园、东区绕城路、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及附属设施、里明河湾防汛护岸、靖西村棚户区(一期)改造、凤山至四塘(凤糖至糯米滩段)三级路等23项在建重大项目施工进度,年度完成投资20.8亿元。全面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柳城县23个土地复垦、县城东中学等17项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1.6亿元。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抓住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关键堵点,提升项目要素保障能力。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多评合一、区域性评估,优化审批服务,有条件实施容缺审批,提高审批效率,推动审批流程再精简、时限再压缩,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实施。通过积极争取纳入自治区统筹项目,争取专项切块指标,以及占补平衡等增加用地指标,实施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强化用地保障,研究探索灵活多样的拆迁安置方式,妥善解决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支持。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帮助解决项目资金难题。

(三)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谱写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

大力实施“强县城”战略。按照“一江两岸、东扩西移、重点向东”县城发展思路,重点开发城东新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推进河西产城融合,构建“一轴一环两岸三区(4)”县城开发总体格局,不断提高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人气集聚。到2021年末,力争县城人口达到5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7.89平方公里。加大城东新区开发力度,加快建设城东体育公园、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艺术中心(音乐厅)等项目,推进城东新区至沙埔镇鸡公山沿线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商贸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打造集商务、休闲、商贸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宜居宜业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美化老城区沿街建筑外立面,加快棚户区改造力度,推进老街百货公司、五金公司房屋拆旧建新,加强大街小巷整治,打通断头路,形成环通道。加快推进河西产城融合,大力推进河西片区产业集聚,引导推动城区企业迁至河西工业园;加快河西片区城市建设步伐,适当引导房地产、商业综合体等项目落户河西片区,配套完善工业区服务设施;加快大埔复线桥、柳城融江大桥(二桥)建设,提升一江两岸的互联互通效率。实施教育资源“内聚外联”战略,优化教育布局,引导乡镇初中向县城集聚办学,以教育聚人气。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东新区青年路南路、朝阳路、经三路、纬三路、经七路、敬民路、东区绕城路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东区各类公共设施。加快白阳中、西路地下管线改造,推进县乡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加快建成县城燃气管道。加快实施县乡联网公路建设,积极构建“三横五纵”公路网,推进国道G323柳城绕城公路、大埔至太平公路、凤山至四塘(凤糖至糯米滩公路、糯米滩至四塘公路)、凤山至社冲公路等项目前期及建设工作。加快大埔复线桥、凤山镇南丹大桥,以及配合实施S210融水和睦至柳城二级公路的柳城二桥和S507洛满至沙塘的露塘大桥前期及建设。完善县城客运站场布设,规划建设河西公交客运综合场站、县城东公交客运综合场站,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积极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工作。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节水灌溉项目,为农业稳产、高产、优质、高效打好基础。鼓励农村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货物中转、储存等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建设,加快实现县、乡镇、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全覆盖。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城镇和3个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和乡村风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房建设管控,提升建设品质。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侨城桔园”示范区带动作用,着力推进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牧原、农垦项目建设,健全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产业链,打造生猪养殖强县。推动糖业二次创业,大力推进高标准蔗田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大力推广“人蚕分离工厂化自动化技术”,打造优势蚕桑产业集群。在东泉、太平、沙埔、社冲等乡镇发展食用菌、螺蛳养殖、腐竹、酸笋、酸豆角等产业,争创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县。推动蔬菜、渔业、茶叶、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全面开放合作新格局。

深度融入北部生态新区。柳州北部生态新区的规划建设,是助推柳城县实现与柳州市区同城化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主动配合做好桂中城镇群市域(郊)铁路柳州城区-柳城建设前期工作,构建柳城至柳州“半小时通勤圈”“半小时经济圈”。主动承接北部生态新区优质中高端木业产业、柳州汽车后市场相关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沙塘至沙埔城市道路,布局发展商贸物流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发展冷链物流、专业市场、商贸服务,为柳州市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强化周边市县合作发展。推进交通互联互通,优化三柳、宜柳、河桂高速与过境主要国道、省道、主干道衔接,积极配合推进鹿寨至罗城高速、柳州至永福三皇高速公路、三江至柳州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构建北联北部三县、西合河池贵州、南融北部生态新区、东进鹿寨的立体快速交通网络。推进文旅联动发展,积极推进与周边旅游大市场融合,构建柳州—柳城—北部三县文旅路线,河池—柳城—桂林大旅游圈“一纵一横”文旅联动格局。充分依托交通互联互通、区位优势和产业衔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专业市场、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着力打造商贸物流产业集群,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加快融入“双循环”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复工复产复市复商复消协同性,加速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联动性,内外并举、内外畅通,推动产业合作,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承接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转移,推动精细化工、金属精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接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消费需求,深化多领域贸易合作,参与国内国际分工,扩大国内国际产品进出口规模,提升产品进出口水平,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五)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经济主体新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壮大政府平台公司,增强融资、造血等功能,防止资产流失。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限时审批、容缺后补”审批服务,继续推行“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全城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改革。全面落实好降成本优环境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用地、用电、用水成本。推进增量配电业务市场化改革,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坚持盘活土地资源,继续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创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和宅基地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弘扬诚信文化,推进“信用柳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围绕“四个百亿产业园”,聚焦珠三角、长三角、山东等地区,实行县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工作机制,分层分类组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精准招商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东盟博览会、广交会等重要经贸活动。沙埔片区重点引进金属精加工产业、汽配、机械制造、新材料等相关产业项目;河西片区重点引进蔗、桑、果、蔬等绿色食品深加工项目,以及植物中草药、保健功能药品和少数民族医药研发等项目;六塘片区以东化为龙头,重点引进医药化工中间体及氯、碱、酸等相关项目,形成产业集群;马山片区强化与茂生公司合作,推进茂生“园中园”建设,以茂生公司、鹏森缘等企业为龙头,积极对接、承接北部生态新区、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品牌木制品企业的转移和扩张,着力打造广西境内最大家具专业制造及配套产业园和贸易集中区。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建立一名科级领导、一家小微企业、一个工作方案,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及时解决小微企业反映的问题。积极研究金融市场和财税政策,创新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平台,大力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断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和保险机制,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帮扶企业发展,大力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行动,力争全年新增限上企业6家,规上企业10家。
 

 六)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加强生态治理修复。全面加强秸秆禁烧、县城烟花爆竹禁燃限放和县城周边垃圾焚烧管控工作。着力抓好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河长制、试行林长制,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力争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1.3%以上。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开展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火电、有色金属、化工等重点高耗能行业能效提升系统改造。完善低碳发展制度和基础设施,强化对重点行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治理与监管。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全力推进城乡、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改(扩)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推动固体废弃物精细化处理,提高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坚持绿色建筑,提倡低碳、环保、健康、简单的装修。组织开展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和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构建生态文明机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对生态环境损害实行终身追责。严格审查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的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充分盘活存量土地,确保相关用地审批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加强部门联动执法,强化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联合执法,实现环境共管、资源共用、信息共享。
 (七)坚持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新进步。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把公园城市建设作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民心工程。加快城市公园规划编制,以县城为核心,突出文化底蕴,生态文明引领,构建“公园城市一公园乡镇一公园村屯”三级公园城市总体格局。加快推进城东体育公园建设,改造提升白阳岭公园、白阳广场,因地制宜建设完善一批社区公园小游园、口袋公园。实施城市人行道改造工程,设置人行道停车区位,配套完善“城市家具”等公共设施。县城主、次干道两旁机关单位大院拆墙透绿,进一步扩展城市绿化空间。推动重点节点城市形象塑造,在县城重点地段设计塑造特色城市形象。推进城市绿道建设,丰富城市绿道游览健身、骑行等功能,充分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锻炼的需要。积极申报城市公园建设项目,申请公园城市建设专项资金,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项目和资金支持。开展“公园城市运动”,加大公园城市建设宣传力度,迅速掀起全民参与公园城市建设热潮。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持续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助推群众增收致富。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经济动员、双拥共建工作,全面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从源头上杜绝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安全发展基石。深入推进平安柳城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保持物价总体稳定。深入开展农村特殊群体关爱、孤残儿童生活保障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粮食收储、人事档案、统计资料、市场监督、应急、审计、工会、机关事务、史志、民族宗教、侨务、老龄、关心下一代、防震减灾、慈善、残疾人和红十字会等各项社会事业。  增强公共服务供给。加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启用城东中学,推进乡镇中小学校舍维修、续建项目建设。启动柳城中学东校区规划,加快建设两所高中教学(科技)综合楼、体艺综合楼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推行“名校+教联体”模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改革和学区制管理改革,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7%以上。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确保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1%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幼儿园占比达50%以上。实施特殊教育行动计划,确保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提升常态化防控能力,完善有效救治机制。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引导群众在基层就医。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综合楼、中医医院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全面落实人口各项奖扶政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城镇养老院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设施。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强化物业服务市场、燃气行业监管。

附件:柳城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附件

柳城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计量
单位

2020

完成

2021年计划

计划数

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80

8以上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61.6

5.5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52.6

13.5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65.8

6

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95.3

6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42.2

9.5

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新口径数

18左右

五、财政收入

亿元

11.34

5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0.7

10

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760

9

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980

10

九、城镇化率

%

45

46

【注释】

1)三大建设:加快建设国际通道的核心枢纽、战略支点的实业引擎、重要门户的开放高地。

2)一主三新:“一主”:柳州市中心城区(主城区)。“三新”:柳东新区、柳江新区和北部生态新区。

3)三品一标: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一标”:农产品地理标志。

4一轴一环两岸三区“一轴”:依托河西大道、河东大道至沙埔镇走廊形成的城市发展轴。“一环”:国道G323柳城绕城公路。“两岸”:以融江为界,将县城划分为河东岸与河西岸。河东岸包括主要老城区、城东新区,主要以城市综合功能和商贸物流为主;河西岸主要以工业园区带动产城融合。“三区”:老城区、城东新区、河西区。

送:县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

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27日印发

— 15—

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城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来源: 柳城县发展和改革局  |   发布日期: 2021-02-18 10:13   

柳城县

人民政府文件

柳城政发〔2021〕4号


柳城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柳城县2021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县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

《柳城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柳城县人民政府

2021年2月7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柳城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年,编制并实施好2021年计划,意义重大。
   一、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判断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大变局,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对我县今后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但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柳州市统筹加快推进“三大建设(1)”“一主三新(2)”建设,工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制造城建设等重大机遇将催生一系列新的发展优势,不断释放创造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大对各县区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力推进“创新驱动、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县城、文化润县、教育振兴、平安柳城、生态惠民”八大战略,不断夯实广西公园城市和打造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拓展区基础,努力实现“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

根据“十四五”规划目标、结合2021年发展形势和要求,提出2021年柳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计划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化率46%。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能耗总量控制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以内。

四、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按照党中央、自治区、柳州市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中共柳城县委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的要求,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计划措施:
  (一)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奋力建设“民富县强”新柳城。

打造工业拓展区。坚持把工业作为“民富县强”第一推动力,加快建设“四个百亿产业园”。聚力做强精细化工产业,以川东化工、鱼峰制漆、东风化工等企业为基础,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加快构建以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强链、补链、延链”发展功能性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特种化学品等高端项目,加速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精细化学品产业基地。推进农产品及健康食品加工产业,抓好蔗、桑、果、蔬等绿色食品开发,策划发展牛腊巴、云片糕、有机茶等特色食品加工业。以安琪酵母、广西味豪、柳城饮料厂等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引进一批蔗糖、果蔬、饮料、医药等保健食品深加工企业,形成农产品及健康食品加工聚集区。巩固凤糖集团与安琪、顶俏等公司合作,加快发展酵母、酵母抽提物产品,发展饮料、糖果、低聚果糖、木糖醇等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扶持圣特、日田药业“产学研”交流合作,打造少数民族中医药产业园。推进金属精加工产业,抓住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金属精加工产业转移机遇,以鼎铭公司为龙头带动一批不锈钢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提升金属精加工产业价值链,把金属精加工产业培育成为园区新的支柱产业。推进木业加工产业,依托茂生木业、鹏森木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强力推进园区扩容提质增效,抢占柳州北部生态新区木业企业转移机遇,主动承接优质中高端木业企业入驻,打造绿色木业加工示范区。

发展农业现代化。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展壮大优质稻、糖料蔗、水果、蔬菜、桑蚕、螺蛳、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导特色农产品集聚发展。做优做强糖料蔗产业,加快甘蔗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打造“中国北缘糖料蔗培育育种中心”。大力推广柑桔产业核心示范区黄龙病防控成果,促进柳城柑桔产业有序恢复生产。继续发展生猪养殖业,加快推进牧原、农垦等重点生猪养殖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大科技强农力度,加强农业创新团队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生态种养模式,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用地安全利用。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积极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逐步推行全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大全县农产品“‘三品一标’(3)”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的力度,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提升现代服务业。以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乡村休闲旅游基地为目标,推动消费引领,培育一批拉动能力强的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在城东新区布局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科技信息等服务功能,规划打造电商集聚区和物流园,打造“柳州北部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宜家·紫荆花酒店、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社冲巨猿洞遗址公园、凤山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做好洛崖知青小镇、太平安乐湖、沙埔河旅游带等项目招商引资。依托创建公园城市的契机,提升县城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旅游接待水平和旅游吸引力。积极发展“夜间经济”“小店经济”,提振经济活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农资等专业综合市场,带动肥料加工等周边企业发展,计划培育商贸流通龙头企业10家,连锁经营领域龙头企业4家。

(二)坚持抓项目促投资,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面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全力推进城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开竣工一批重大水利、交通项目。大力实施“五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和推进一批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地下管网项目,建成有效支撑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围绕持续优化市场准入,建立健全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鼓励符合条件民间资本通过PPP等模式参与土地一级开发、棚户区改造、城镇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稳步提升工业投资比重。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继续落实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确保项目快速落地见效。强化项目调度,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项目信息报送机制,动态掌握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全年计划重点推进项目94个,总投资156亿元,年度完成投资47.1亿元。力争兴达化工新建年产甲醛10万吨、东泉中心卫生院整体迁建、牧原农牧生猪养殖体系(二期)、县体育中心等22项重大项目启动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4.7亿元;全面加快东区公园、东区绕城路、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及附属设施、里明河湾防汛护岸、靖西村棚户区(一期)改造、凤山至四塘(凤糖至糯米滩段)三级路等23项在建重大项目施工进度,年度完成投资20.8亿元。全面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柳城县23个土地复垦、县城东中学等17项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1.6亿元。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抓住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关键堵点,提升项目要素保障能力。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多评合一、区域性评估,优化审批服务,有条件实施容缺审批,提高审批效率,推动审批流程再精简、时限再压缩,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实施。通过积极争取纳入自治区统筹项目,争取专项切块指标,以及占补平衡等增加用地指标,实施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强化用地保障,研究探索灵活多样的拆迁安置方式,妥善解决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支持。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帮助解决项目资金难题。

(三)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谱写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

大力实施“强县城”战略。按照“一江两岸、东扩西移、重点向东”县城发展思路,重点开发城东新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推进河西产城融合,构建“一轴一环两岸三区(4)”县城开发总体格局,不断提高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人气集聚。到2021年末,力争县城人口达到5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7.89平方公里。加大城东新区开发力度,加快建设城东体育公园、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艺术中心(音乐厅)等项目,推进城东新区至沙埔镇鸡公山沿线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商贸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打造集商务、休闲、商贸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宜居宜业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美化老城区沿街建筑外立面,加快棚户区改造力度,推进老街百货公司、五金公司房屋拆旧建新,加强大街小巷整治,打通断头路,形成环通道。加快推进河西产城融合,大力推进河西片区产业集聚,引导推动城区企业迁至河西工业园;加快河西片区城市建设步伐,适当引导房地产、商业综合体等项目落户河西片区,配套完善工业区服务设施;加快大埔复线桥、柳城融江大桥(二桥)建设,提升一江两岸的互联互通效率。实施教育资源“内聚外联”战略,优化教育布局,引导乡镇初中向县城集聚办学,以教育聚人气。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东新区青年路南路、朝阳路、经三路、纬三路、经七路、敬民路、东区绕城路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东区各类公共设施。加快白阳中、西路地下管线改造,推进县乡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加快建成县城燃气管道。加快实施县乡联网公路建设,积极构建“三横五纵”公路网,推进国道G323柳城绕城公路、大埔至太平公路、凤山至四塘(凤糖至糯米滩公路、糯米滩至四塘公路)、凤山至社冲公路等项目前期及建设工作。加快大埔复线桥、凤山镇南丹大桥,以及配合实施S210融水和睦至柳城二级公路的柳城二桥和S507洛满至沙塘的露塘大桥前期及建设。完善县城客运站场布设,规划建设河西公交客运综合场站、县城东公交客运综合场站,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积极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工作。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节水灌溉项目,为农业稳产、高产、优质、高效打好基础。鼓励农村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货物中转、储存等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建设,加快实现县、乡镇、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全覆盖。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城镇和3个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和乡村风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房建设管控,提升建设品质。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侨城桔园”示范区带动作用,着力推进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牧原、农垦项目建设,健全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产业链,打造生猪养殖强县。推动糖业二次创业,大力推进高标准蔗田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大力推广“人蚕分离工厂化自动化技术”,打造优势蚕桑产业集群。在东泉、太平、沙埔、社冲等乡镇发展食用菌、螺蛳养殖、腐竹、酸笋、酸豆角等产业,争创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县。推动蔬菜、渔业、茶叶、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全面开放合作新格局。

深度融入北部生态新区。柳州北部生态新区的规划建设,是助推柳城县实现与柳州市区同城化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主动配合做好桂中城镇群市域(郊)铁路柳州城区-柳城建设前期工作,构建柳城至柳州“半小时通勤圈”“半小时经济圈”。主动承接北部生态新区优质中高端木业产业、柳州汽车后市场相关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沙塘至沙埔城市道路,布局发展商贸物流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发展冷链物流、专业市场、商贸服务,为柳州市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强化周边市县合作发展。推进交通互联互通,优化三柳、宜柳、河桂高速与过境主要国道、省道、主干道衔接,积极配合推进鹿寨至罗城高速、柳州至永福三皇高速公路、三江至柳州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构建北联北部三县、西合河池贵州、南融北部生态新区、东进鹿寨的立体快速交通网络。推进文旅联动发展,积极推进与周边旅游大市场融合,构建柳州—柳城—北部三县文旅路线,河池—柳城—桂林大旅游圈“一纵一横”文旅联动格局。充分依托交通互联互通、区位优势和产业衔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专业市场、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着力打造商贸物流产业集群,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加快融入“双循环”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复工复产复市复商复消协同性,加速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联动性,内外并举、内外畅通,推动产业合作,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承接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转移,推动精细化工、金属精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接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消费需求,深化多领域贸易合作,参与国内国际分工,扩大国内国际产品进出口规模,提升产品进出口水平,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五)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经济主体新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壮大政府平台公司,增强融资、造血等功能,防止资产流失。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限时审批、容缺后补”审批服务,继续推行“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全城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改革。全面落实好降成本优环境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用地、用电、用水成本。推进增量配电业务市场化改革,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坚持盘活土地资源,继续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创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和宅基地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弘扬诚信文化,推进“信用柳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围绕“四个百亿产业园”,聚焦珠三角、长三角、山东等地区,实行县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工作机制,分层分类组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精准招商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东盟博览会、广交会等重要经贸活动。沙埔片区重点引进金属精加工产业、汽配、机械制造、新材料等相关产业项目;河西片区重点引进蔗、桑、果、蔬等绿色食品深加工项目,以及植物中草药、保健功能药品和少数民族医药研发等项目;六塘片区以东化为龙头,重点引进医药化工中间体及氯、碱、酸等相关项目,形成产业集群;马山片区强化与茂生公司合作,推进茂生“园中园”建设,以茂生公司、鹏森缘等企业为龙头,积极对接、承接北部生态新区、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品牌木制品企业的转移和扩张,着力打造广西境内最大家具专业制造及配套产业园和贸易集中区。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建立一名科级领导、一家小微企业、一个工作方案,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及时解决小微企业反映的问题。积极研究金融市场和财税政策,创新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平台,大力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断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和保险机制,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帮扶企业发展,大力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行动,力争全年新增限上企业6家,规上企业10家。
 

 六)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加强生态治理修复。全面加强秸秆禁烧、县城烟花爆竹禁燃限放和县城周边垃圾焚烧管控工作。着力抓好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河长制、试行林长制,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力争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1.3%以上。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开展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火电、有色金属、化工等重点高耗能行业能效提升系统改造。完善低碳发展制度和基础设施,强化对重点行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治理与监管。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全力推进城乡、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改(扩)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推动固体废弃物精细化处理,提高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坚持绿色建筑,提倡低碳、环保、健康、简单的装修。组织开展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和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构建生态文明机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对生态环境损害实行终身追责。严格审查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的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充分盘活存量土地,确保相关用地审批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加强部门联动执法,强化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联合执法,实现环境共管、资源共用、信息共享。
 (七)坚持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新进步。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把公园城市建设作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民心工程。加快城市公园规划编制,以县城为核心,突出文化底蕴,生态文明引领,构建“公园城市一公园乡镇一公园村屯”三级公园城市总体格局。加快推进城东体育公园建设,改造提升白阳岭公园、白阳广场,因地制宜建设完善一批社区公园小游园、口袋公园。实施城市人行道改造工程,设置人行道停车区位,配套完善“城市家具”等公共设施。县城主、次干道两旁机关单位大院拆墙透绿,进一步扩展城市绿化空间。推动重点节点城市形象塑造,在县城重点地段设计塑造特色城市形象。推进城市绿道建设,丰富城市绿道游览健身、骑行等功能,充分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锻炼的需要。积极申报城市公园建设项目,申请公园城市建设专项资金,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项目和资金支持。开展“公园城市运动”,加大公园城市建设宣传力度,迅速掀起全民参与公园城市建设热潮。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持续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助推群众增收致富。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经济动员、双拥共建工作,全面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从源头上杜绝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安全发展基石。深入推进平安柳城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保持物价总体稳定。深入开展农村特殊群体关爱、孤残儿童生活保障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粮食收储、人事档案、统计资料、市场监督、应急、审计、工会、机关事务、史志、民族宗教、侨务、老龄、关心下一代、防震减灾、慈善、残疾人和红十字会等各项社会事业。  增强公共服务供给。加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启用城东中学,推进乡镇中小学校舍维修、续建项目建设。启动柳城中学东校区规划,加快建设两所高中教学(科技)综合楼、体艺综合楼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推行“名校+教联体”模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改革和学区制管理改革,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7%以上。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确保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1%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幼儿园占比达50%以上。实施特殊教育行动计划,确保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提升常态化防控能力,完善有效救治机制。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引导群众在基层就医。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综合楼、中医医院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全面落实人口各项奖扶政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城镇养老院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设施。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强化物业服务市场、燃气行业监管。

附件:柳城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附件

柳城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计量
单位

2020

完成

2021年计划

计划数

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80

8以上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61.6

5.5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52.6

13.5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65.8

6

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95.3

6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42.2

9.5

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新口径数

18左右

五、财政收入

亿元

11.34

5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0.7

10

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760

9

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980

10

九、城镇化率

%

45

46

【注释】

1)三大建设:加快建设国际通道的核心枢纽、战略支点的实业引擎、重要门户的开放高地。

2)一主三新:“一主”:柳州市中心城区(主城区)。“三新”:柳东新区、柳江新区和北部生态新区。

3)三品一标: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一标”:农产品地理标志。

4一轴一环两岸三区“一轴”:依托河西大道、河东大道至沙埔镇走廊形成的城市发展轴。“一环”:国道G323柳城绕城公路。“两岸”:以融江为界,将县城划分为河东岸与河西岸。河东岸包括主要老城区、城东新区,主要以城市综合功能和商贸物流为主;河西岸主要以工业园区带动产城融合。“三区”:老城区、城东新区、河西区。

送:县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

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27日印发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