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城县冲脉镇蔗奏凯歌现代糖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的通知
来源: 县政府
发布日期: 2017-09-30

柳城县人民政府

办公室文件

柳城政办〔2017〕70号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柳城县冲脉镇蔗奏凯歌现代糖业示范区建设

规划(2017-2019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县人民政府各组成单位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柳城县冲脉镇蔗奏凯歌现代糖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19年)》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9月12日    


柳城县冲脉镇蔗奏凯歌现代糖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2017-2019年)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5

(一)规划背景5

(二)规划依据5

第二章  建设条件分析6

(一)柳城县概况6

(二)示范区基本情况6

(三)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10

第三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0

(三)发展定位12

(四)建设目标12

第四章  总体布局和分区建设13

(一)总体布局13

(二)核心区分区建设14

(三)拓展区和辐射区建设18

第五章  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20

(一)道路交通20

(二)水利工程20

(三)电力通讯21

(四)其他硬件设施设备21

第六章  专项配套规划22

(一)土地整治规划22

(二)科技支撑规划23

(三)乡村建设规划24

第七章  建设进度安排25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26

(一)环境保护依据26

(二)环境影响分析26

(二)保护措施26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28

(一)投资估算28

(二)资金筹措29

(三)效益分析30

第十章  组织与经营管理31

(一)管理机制31

(二)示范区经营管理31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31

(一)组织领导31

(二)机制创新31

(三)资金保障32

(四)考评监督32

第一章  总  论

(一)规划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部署,尽快提升我区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美丽乡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根据《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方案》和《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柳城县决定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基础设施、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程度等,建设现代糖业示范区。为科学指导示范区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2014-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1.《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方案》(桂办发〔201417 号);

2.《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桂政办发〔2014107)

3.《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2016-2017年)行动方案》(桂政办发〔2015〕127号);

4.《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星级评定管理办法》;

5.《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方案》(桂农业发〔2015〕68号);

6.《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用地支持的指导意见》(桂国土资发〔2016〕32号);

7.《柳州市关于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8.《柳州市关于加强科技支撑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的实施办法》;

9.其他与项目区相关的材料

第二章  建设条件分析

(一)柳城县概况

1.区位交通。

柳城县属柳州市辖县,位于东经108°36´109°50´,北纬24°26´24°25´之间。东与鹿寨县毗邻,西与罗城县、宜州区接壤,南与柳州市郊区、柳江区相连,北与融安县、融水县交界。县城所在地大埔镇南距柳州市约50公里。柳城县交通便利,有水路、铁路、公路与全国交通网联网。融江河自北往南穿境而过,往上可达三江县、贵州的从江县和榕江县;往下可达柳州、梧州、广州、香港等地,100吨以下机动船可四季通航。铁路有焦柳线、黔桂线、湘桂线、柳州至屯秋铁路过境。公路有209国道、323线宜柳高速公路和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贯穿县境。

2.自然资源。

柳城县是一个低丘谷地岩溶低山交错的半丘陵地区。融江自北向南流,将县境划为东西两大块,东部为丘陵和山地,西部系岩溶石山和丘陵交错地区。全县土地总面积316.35万亩,其中,耕地67.2万亩,森林70.95万亩,陆地301.2万亩,水域15.2万亩。县境内河流均属珠江水系西江流域,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融江、龙江、沙埔河、大帽河、中回河及保大河。境内河流总长221.9公里。

3.社会经济。

全县总面积2114平方公里,辖9镇3乡和2个华侨管理区,总人口41.1万人。2016年柳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6亿元,同比增长5.2%,财政收入7.75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84.23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29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0元。

4.农业生产。

柳城县是广西有名的农业强县,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糖料蔗、桑蚕、食用菌、茶叶等。2016年粮食面积48.9万亩,糖蔗面积50.05万亩,全县甘蔗产量居广西县级第4位。水果面积32万亩,蔬菜面积17.01万亩,桑蚕面积14.20万亩。2016年全县完成肉类总产量4.55万吨,肉猪出栏42.62万头,肉牛出栏5.01万头,肉羊出栏4.15万只,家禽出栏428.14万羽,水产品产量1.917万吨。

(二)示范区基本情况

1.区位交通。

项目区位于冲脉镇指挥村,距冲脉镇政府5km,与县道X071连接,交通条件便利。

2.自然资源。

项目区内土壤多为红土母质和碳酸盐岩类残积物火山喷发物成土母质,土壤田间持水量28%,土壤肥力中等,耕作层厚约50cm。土地肥沃,土层深厚,适宜各种农作物种植和生长。

地势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非常丰富的地表水,农业用水可直接利用地表水。据历年统计,柳城县年平均气温20.4℃,年日照总时数1515.5小时,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5℃,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9℃,年平均无霜期332.3天,年平均降水量1329.6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能量和雨量丰富,适宜各种植物生长,气候资源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水源为连山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56km²,总库容192 万m³,有效库容132万m³,灌溉面积0.2万亩,最大坝高13.8m,最大泄量89.3m/s,死库容9万m³,水库正常蓄水位234.61m,死水位236.80m。主坝设有1 座放水涵管,进水底高程为227.03m,断面尺寸为0.6m×0.8m 的浆砌石拱涵,为斜拉闸启闭式,设计流量为0.3m3/s,本项目从该放水涵管取水。

3.产业基础。

柳城县甘蔗生产历史悠久,糖蔗生产面积大、产业化程度高,历来是广西糖料的主要产区,多年来,柳城县甘蔗产量居广西县级第4位。在人均产蔗量、单产、良种普及率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均走在广西前列,是国家“糖料基地县”和自治区“吨糖县”建设示范县,现为广西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县。龙头企业为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本县蔗区的日榨蔗能力达2.3万吨。2016年糖料蔗种植面积50.5万亩,进厂原料蔗156.6  万吨。

柳城县蔗糖产业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例最高年份达到67%, 2016年榨季农民种蔗总收入7.85亿元,蔗农人均收入320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

柳城县甘蔗品种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主要是桂糖11号,进入本世纪后新台糖16号、22号、台优等新良种逐步取代桂糖11号,所占比例在95%以上。近年来随着甘蔗新品种不断育成和引进推广,品种结构及面积也在不断调整优化:2016年桂柳05136号23.8万亩,占总面积的44.86%;新台糖22号13.19万亩,占总面积的26.12%;桂柳二号9.92万亩,占总面积的18.7%;台优1.24万亩,占总面积的2.46%;桂糖21号0.87万亩,占总面积的1.64%;新台糖16号0.84万亩,占总面积的1.58%;桂柳一号0.17万亩,占总面积的0.32%,桂柳系列占总面积的67.11%。项目区近三年以种植糖料蔗为主,主要品种为桂柳1 柳城03-1137”和新台糖22 号,亩均产量4 吨左右,按照近年来收购价510元/吨,亩均收益2400/亩。

2014年全县开始实施“双高”基地建设项目,群众积极性高,自觉按“双高”规范生产。2014、2015年全县共建设“双高”基地27个片区,面积1.5万亩,2016年建设完成面积5万亩。

柳城县压榨糖料蔗的糖厂共有5家,其中柳城糖厂、凤山糖厂和六塘糖厂3家,均属广西凤糖生化股份公司。另露塘糖厂和桂中糖厂2家属监狱糖厂。几家糖厂经多次技改扩建,现在总日压榨能力超过2.3万吨。

4.政策条件。

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及相关组织机构,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开展前期调研、论证工作,制订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示范区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近几年来政府和制糖企业投入扶持糖料蔗生产资金都在1500万元以上。全县甘蔗生产在良种选育、品种更新方面走在全区前列。糖料蔗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2016年全县种植桂柳系列新品种达近34万亩,占总面积的67%。

(三)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蔗糖产业的发展,为支持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措施。该示范区开展土地“小块并大块”,有利于甘蔗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群众具有种植糖蔗传统,大力支持甘蔗“双高”基地建设。

2.制约因素。受国内外蔗糖市场的变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甘蔗生产面积缩减、产量偏低、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等问题日趋严重,影响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主要原因是甘蔗品种老化、栽培管理粗放和机械化程度低等制约因素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第三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突出“五化”(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高起点、高标准将项目建设成为广西现代糖业示范区,示范引领广西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通过供求、价格、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利用政府在宏观指导、规划定位、政策扶持等方面优势,发挥政府在市场机制下的引导作用。努力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方联合推进机制,实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

2.企业主体,多元投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按照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突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努力建成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多元投入、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产业示范区。充分整合水利、科技、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交通等财政现有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

3.科技引领,示范带动。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采用新优品种、先进适用新技术和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力度和集成配套应用,促进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和示范带动作用。

4.环境保护,持续发展。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观为指导,把示范区建设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科技先导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发展、和谐统一。

(三)发展定位

1.“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充分吸收广西“双高”基地建设试点经验,鼓励企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参与基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作用,通过加大财政支持、政策鼓励等措施,充分调动实施主体积极性,逐步实现糖料蔗基地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单产、糖分和生产效益,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柳城县“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

2.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当前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特别是甘蔗砍收仍以人力劳作为主,人工费用占甘蔗生产成本比例过大。因此,解决甘蔗种植、收获机械化瓶颈问题,是确保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努力实现甘蔗从种植、深耕深松、播种、地膜覆盖、中耕施肥、植保、收割、装运等全程机械化操作,将项目区建设成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3.蔗糖循环经济示范区。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示范区甘蔗秸秆资源,因地制宜、示范引领、推广普及相结合,开展肉牛养殖,并利用牛粪、蔗渣等培育食用菌,建立“甘蔗—肉牛—食用菌”循环经济示范模式,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产出,增加蔗农收入。

(四)建设目标

2017年,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示范区实现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带动能力强的广西一流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并实现以下目标:

1.基础设施完善。示范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园区主要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水利设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农田基本实现园田化;设施装备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服务设施齐全。  

2.标准化生产体系健全。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到位率达到100%,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

3.科技支撑有力。引进3-5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的管理人才;制定适合当地的甘蔗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20项以上;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4.经营组织化程度高。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1-2家,成立产业化、组织化程度高的合作组织2-3个;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运行模式。

5.经营收益显著。核心示范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拓展区高8%以上,比辐射区高13%以上,比所在乡镇高18%以上。

第四章  总体布局和分区建设

(一)总体布局

1.核心区布局。根据其产业基础、资源分布、道路交通及功能定位,将冲脉镇指挥村指挥屯、贡山屯规划为核心示范区,规划占地3000亩,总体布局为“五园一中心”。

五园:良种繁育园 、新品种展示园 、全程机械化技术展示园 、“双高”糖料蔗展示园 、蔗糖循环经济展示园。

一中心:综合服务中心。

五园一中心用地面积表

序号

功能分区

面积(亩)

占比(%)

1

良种繁育园

240

8.0

2

新品种展示园

100

3.27

3

全程机械化技术展示园

500

16.7

4

“双高”糖料蔗展示园

2100

70.0

5

蔗糖循环经济展示园

50

1.7

6

综合服务中心

10

0.33

 

合  计

3000

100.0

2. 拓展区和辐射区。

拓展区:分布在指挥村大陆屯、大伍屯等,规划面积5000亩。

辐射区:分布在斗村、冲恩村、冲脉村,规划面积10000亩。

(二)核心区分区建设

1.良种繁育园。

(1)目标定位。规划占地240亩。以柳城甘蔗研究中心培育甘蔗新品种及经过试验种植适合柳城种植的新引进的甘蔗新品种。为示范区及周边地区提供充足的健康种苗,支撑示范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

(2)建设内容。建立覆盖核心区及周边主要蔗区的三级专业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内容包括:建设仓库、种苗生产车间,平整土地,配套建设蔗区道路、排水沟渠等基础设施。繁育品种以柳城05136、桂柳二号、柳糖2号等高产高糖抗旱耐寒甘蔗新品种(品系)为主。

2.新品种展示园。

(1)目标定位。规划占地100亩。通过开展新品种展示,筛选适应当地生态、生产条件的品种,促进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摸索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品种储备。

(2)建设内容。引进国内育成的甘蔗新品中15-20个,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探索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品种以柳城甘蔗研究中心培育的桂柳系列品种及引进品种为主,以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高糖和强抗逆性品种。

3.全程机械化技术展示园。

(1)目标定位。规划占地500亩。积极开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加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适宜当地的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加快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

(2)建设内容。鼓励和引导成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发展机械化社会服务。以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或糖企为载体,引进、推广一批适应性强、可靠性好、性能优良的耕作机械,配套机库、维修等基础设施,建立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以机械化深松、机械化种植、机械化培土和机械化收获为重点的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整地、种植、培土、采收和运输的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糖料蔗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广满足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的标准化种植,采取1.2米以上的等行距种植或宽行1.2米以上、窄行0.4-0.5米的宽窄行种植。

4.“双高”糖料蔗展示园。

(1)目标定位。规划占地2100亩。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和完善水利化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广种植优良品种及高产高糖综合栽培技术,推进全程机械化进程,努力实现甘蔗平均亩产达到8吨、蔗糖分达到14%以上。

(2)建设内容。开展土地流转、土地整治、良种良法、水利建设、全程机械化生产,集成应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力争把项目区建设成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双高”基地。

土地流转:照“依法、自愿、有偿”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或整合,流转或整合土地单块长200米以上、宽25米以上(7.5亩以上),单片面积200亩以上,为基地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土地整治:开展“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和耕地平整配套建设,使土地单片面积达到200亩以上,田块坡度在13度以下,适合大中型机械作业,机耕道路建设满足农机作业地头回转及糖料蔗运输车通行要求,单片地块可配套排水渠,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

良种良法:大力推广现有高产、高糖、抗逆性强、宿根性好并经自治区审定的糖料蔗新品种及脱毒健康种苗。推广深耕深松、地膜覆盖等先进、适用种植技术。推广满足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的标准化种植标准。

水利建设:对水源到田间灌溉系统及其配套设施等进行全面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水源工程、排灌工程、配套建筑物工程和田间灌溉工程,确保基地旱能灌、涝能排。采用滴灌、喷灌等田间灌溉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落实和完善灌溉工程运行和管理机制,确保蔗区水利基础设施持久、高效地发挥作用。

5.蔗糖循环经济展示园。

(1)目标定位。规划占地50亩。充分利用示范区甘蔗秸秆资源,开展肉牛养殖,并利用牛粪、蔗渣等培育食用菌,建立“甘蔗—肉牛—食用菌”循环经济示范模式,延伸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2)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肉牛生态养殖区、食用菌栽培区等。

肉牛生态养殖区:按照现代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建立规模化、标准化肉牛生态养殖区。养殖区主要包括种牛养殖区、育肥牛养殖区、隔离牛舍、青贮饲料车间、牧草种植区等,配套建设管理办公室、员工宿舍等,形成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生态环保的现代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建成后,年存栏肉牛200头以上。

食用菌栽培区:以肉牛生态养殖区产出粪便为主要原料,辅以甘蔗秸秆、蔗渣等原材料,开展食用菌栽培。主要栽培品种以双孢菇,鸡腿菇,姬松茸等菇类为主。建设占地1500平方米的钢结构栽培大棚,内设搅拌、灭菌、接种、包装、成品库、栽培区等多个区域,配备全套设备仪器,完善管理用房、通风系统等辅助设施。

6.综合服务中心。

(1)目标定位。规划占地10亩。对现有场地进行改造,对作为示范区管理和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园区的管理服务、宣传展示、对外交流、科技培训、信息管理等功能。

(2)建设内容。

园区管理中心:对指挥屯老年协会现有建筑进行扩建,增加1-2层,面积300平方米以上,作为园区管理中心,内设展示厅、科技培训教室等。

农机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农机仓库和维修车间300平方米,建立农机操作、农机维修队伍1支。规划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灌溉、施药、机耕等机械1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文化展示长廊:在篮球场旁边建设文化展示长廊,长约50米。建筑形式体现当地文化民俗特色,内设展示牌,介绍园区情况。

(三)拓展区和辐射区建设

1.目标定位。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为核心力量,充分发挥核心区示范带动作用,依托拓展区、辐射区现有产业基础,整合资源,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

2.建设内容。开展土地流转、土地整治、良种良法、水利建设、全程机械化生产,集成应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力争把项目区建设成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双高”基地,平均亩产达到8吨、蔗糖分达到14%以上。

(1)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或整合,流转或整合土地单块长200米以上、宽25米以上(7.5亩以上),单片面积200亩以上,为基地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2)土地整治。开展“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和耕地平整配套建设,使土地单片面积达到200亩以上,田块坡度在13度以下,适合大中型机械作业,机耕道路建设满足农机作业地头回转及糖料蔗运输车通行要求,单片地块可配套排水渠,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

(3)良种良法。大力推广现有高产、高糖、抗逆性强、宿根性好并经自治区审定的糖料蔗新品种及脱毒健康种苗。推广深耕深松、地膜覆盖等先进、适用种植技术。推广满足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的标准化种植标准。

(4)水利建设。对水源到田间灌溉系统及其配套设施等进行全面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水源工程、排灌工程、配套建筑物工程和田间灌溉工程,确保基地旱能灌、涝能排。采用滴灌、喷灌等田间灌溉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落实和完善灌溉工程运行和管理机制,确保蔗区水利基础设施持久、高效地发挥作用。

(5)全程机械化。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装备,重点推进大中型切段式糖料蔗联合收割机应用,推广一批适应性强、可靠性好、性能优良的糖料蔗耕作机械。大力推广普及深耕深松、机械一体化种植、中耕培土、收获等机械化技术,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

第五章  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道路交通

项目区内大部分道路仍为土路面,分布零乱,不成系统。通过田间道路工程建设,在项目区内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形成路网,提高项目区的道路通达度,满足农业耕作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方便农业生产和农民田间作业,为农业机械化大生产奠定基础。

项目区田间道路工程分为田间道路和生产路,田间主道路面宽为6.0m,生产路路面宽为4.0m,均采用泥结石路面。如条件允许,田间主道路可采用砂石混凝土路面。项目区建成后,将修建田间主道2000m,修建生产路17000m。

(二)水利工程

1.项目区灌溉采取喷灌形式,水源为连山水库,距离项目区约1000m,流量能满足项目区的要求。根据地形地貌、路网等条件,将该片划分6个系统,每个系统约500亩,每个系统再分成50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根支管控制,每个区域约10亩)进行灌溉。

依托连山水库灌渠(主坝有1 座放水涵管,+0000.00m),在+1000.00m 处建设1 120m³进水前池蓄水,再通过2套加压泵和1套备用泵加压灌溉、过滤后,轮流供应6个系统,进行6个系统的输水灌溉。灌溉干管沿路边铺设,由支管延伸至每个区域,支管首部设置取水口1个。

2.结合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排水系统,完善项目区排水配套设施,确保项目区排水通畅,减少水土流失。此外,项目区周边大都有天然排水沟,就着地势,延伸至蔗区外的低洼地带,这些都为蔗区的排水系统提供了便捷的通道。项目区排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硬化排水沟,排水标准要求采用10年一遇,一天暴雨两天排至耐水深。项目实施后,将修建排水沟17880m。浆砌混凝土预制实心砖排水沟为矩形结构,沟底低于田面,以利于排水,深度根据排水流量设计,沟顶高出田面0.1m。

(三)电力通讯

1.对园内原有电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根据规划负荷扩容变电器,增建高低压配电柜和配电箱,满足园区内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对园区新建设区域增设电力线路,电力线路根据需要部分采用地埋方式,部分采用架空敷设方式。优化改造现有电线布局,种植区分支电力线路进行入地改造,其他架空敷设的杂乱线路进行整理。

2.加强园内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有线电视、网络、电话等正常使用,确保信息交流通畅。

(四)其他硬件设施设备

1.园区大门:位于县道X071与指挥村入村乡道交界处,采取牌坊门头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门宽约6.5米,高约6米。        

2.停车场:重点建设生态停车场3处,分别位于园区综合管理中心、蔗糖循环经济展示园和观景台附近,总车位120个,包括小型汽车、中型汽车、载货汽车等不同类型车位,满足生产以及休闲观光的需求。

3.观景台:在示范区综合服务中心附近的小山上建设观景台1个,六角凉亭风格,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亭子采用钢筋混凝土、砖瓦相结合的结构,配套修建登山步道,建筑样式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4.标识标牌:参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等相关规范要求,制订完善园区道路网交通标志。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标识,统一材质,规范内容”的原则,制作完善示范区户外标牌、宣传告示牌、指引牌、多向指示牌、警示牌、停车指示牌和室内标示标牌等。

5.消防安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令(2009)第10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等相关要求,在主要建筑物配备消防栓、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

第六章  专项配套规划

(一)土地整治规划

1.规划目标。根据自治区出台《关于鼓励农民自发开展耕地整治工作的意见》《自治区鼓励农民自发开展“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与当地实际,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开展耕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规划期内,新增土地整治面积1500亩以上。

2. 建设内容。

(1)土地确权。全面开展示范区土地确权工作争取登记颁证(可发证)率达到80%以上。2017年争取达到100%,确保完成示范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加强示范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2)土地整治。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在规划好机耕道路、作业轮灌区的前提下,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场勘察论证,切实做到科学合理规划。一是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形成路网,提高道路的通达度,满足农业耕作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方便农业生产和农民田间作业,为农业机械化大生产奠定基础。二是结合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排水系统,完善排水配套设施,确保排水通畅,减少水土流失。三是重点建设水源工程、土地平整工程、道路设施工程、土壤改良工程和农田生态环境工程。

(二)科技支撑规划

1. 规划目标。整合资源,加大政策引导和投入力度,稳定和壮大一支高水平的技术服务队伍,支持培育一批科技意识强、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组织和企业,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支撑示范区蔗糖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

2.建设内容。

(1)良种繁育。建立三级良种繁育基地1个,规划面积240亩,满足示范区及周边地区良种需求。基地以制糖企业()种企业、合作组织等为建设主体。主要繁育品种以桂柳05136、桂柳二号、柳糖2号等高产高糖抗旱耐寒甘蔗新品种(品系)为主,确保示范区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关键技术。建立示范区甘蔗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速甘蔗新品种繁育推广步伐。积极集成应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种植技术,统一机耕,统一规划甘蔗品种,统一种植季节,统一规范种植管理技术,大力普及全程机械化技术,确保示范区现代糖业主推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人才队伍。以科研院所、高校和制糖企业为技术依托单位,加强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成立一支10人以上的技术专家团队,专业覆盖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机械、管理等。通过科技特派员的方式,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的管理人才,充实示范区人才队伍。加强示范区蔗农培训,建立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4)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培育家庭农场1-2家。重点开展土地整理、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农机具购置、品牌建设、科技培训等扶持项目,完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生态建设、景观绿化等。

合作组织扶持建设农机、统防统治等经营性专业合作组织1-2家。重点加强合作组织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机、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能力。

企业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1-3家。通过建设和完善“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乡村建设规划

1.规划目标。美丽乡村示范点为指挥村指挥屯,全屯共有农户89户,人口505人。通过开展“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工程建设,逐步实现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等目标,将示范区内的村庄打造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2.建设内容。

(1)民居改造:结合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和当地传统建筑特色进行民居改造,重点加强现有民居立面改造,力求外观、色彩协调统一,注重突显当地传统民居特色和民族风情。

(2)道路硬化:对屯内主干道进行硬化美化,完善村庄道路功能,保证民居院落与村庄道路便捷联系,道路改造体现乡村特色。

(3)垃圾和污水处理:对屯内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并定时清运。村屯内部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将生活污水在污水处理站集中统一处理。

(4)村庄绿化:引导农户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栽种景观树和花卉。加强村屯道路、村庄内部及周边闲置地的绿化。

(5)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村屯娱乐、健身、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第七章  建设进度安排

本规划建设期限为2017-2019年,根据“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发展目标,建设进度安排如下:

2017年:全面开展良种繁育园、新品种展示园、全程机械化技术展示园、“双高”糖料蔗展示园、蔗糖循环经济展示园、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

2018-2019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科技、服务等,不断提升示范区现代化水平。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依据

本规划的环境保护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环境保护法》、《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环境保护条例(2004修正)》等。主要的环境保护执行标准如下:

示范区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序号

类  型

标  准

标准级别

1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

2

污水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Ⅰ类标准

3

固体废弃物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HJ588-2010)

4

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

Ⅰ级标准

5

大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二级标准

6

噪声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II类标准

(二)环境影响分析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和运输工具所排放的废气。各种粉尘和扬尘在晴朗、干燥、有风的天气下将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因素主要是施工污水的排放,包括施工中的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等。

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垃圾主要为土石方工程产生的挖掘土方、各类建筑材料使用时产生的废边角余料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这些固体废物必须分类处置。

(三)保护措施

1.工程建设期。

(1)对示范区内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禁止开展对环境有较大不利影响的项目。

(2)项目规划时尽量优化道路、水利和建筑建设方案,建筑物多采用木结构和钢结构非永久型建筑为主,减少土地破坏和施工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施工,尽量采用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休息时间和晚间进行施工,以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施工工地要采取遮拦,喷水等措施,材料的运输采用封闭运输形式,减少扬尘的产生,施工过程中的污水进过沉淀后处理,建筑废弃物同样进行集中处理。

2.生产经营期。

(1)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构建物质有效循环、动态平衡的农业生态系统。

(2)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为重点,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合理使用农膜,加强农业投入品包装袋、地膜、塑料等废弃物收集、处理。

(3)加强示范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结合农村污水处理和沼气工程建设,规模推进农村改厕及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示范区内生活污水治理。积极开展清洁乡村行动,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落实保洁责任,实施定时保洁,加快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对河道、池塘、沟渠和道路两旁等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4)大力开展示范区内村庄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村庄绿化步伐,加强村庄绿化技术指导,积极推进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院绿化,加快村庄森林化进程,实现村庄和村居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管护的植物,做到乔、灌、草合理搭配。利用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加强适宜村民游憩的公共绿地建设,切实美化和提升村庄居住环境。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针对核心区建设内容及规模、配套设施建设内容进行投资概算,其中,建筑工程造价根据工程量及当地同类工程单位造价确定,仪器设备参考市场价格和近期询价。根据示范区建设内容汇总,建设期内预期投资1.5亿元。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类型

投资估算(万元)

1

良种繁育园

750

2

新品种展示园

350

3

全程机械化技术展示园

680

4

“双高”糖料蔗展示园

3240

5

蔗糖循环经济展示园

1080

6

综合服务中心

320

7

基础设施项目

4200

8

土地整治项目

1500

9

农业机械项目

920

10

乡村建设项目

650

11

休闲旅游项目

1200

12

土地确权项目

20

13

其他

90

合   计

15000

(二)资金筹措

按照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根据示范区不同项目性质,资金来源由政府投资、社会资金投入两部分构成。规划总投资15000万元,一是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投资额为11200万元,主要用于产业项目投入;二是政府投入资金3800万元,其中包括财政、整合部门资金两部分,主要用于示范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根据规划建设内容的进度,项目年度投资为:2017年7750万元;2018年4380万元;2019年2870万元。

(三)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根据核心示范区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建设内容、近年来市场供需情况及发展趋势对各类产品的价格进行预测,最终估算得出核心示范区2019年度收益如下:  

核心示范区产值表

指标

2019年

单位

总产值

3010

万元

种植业

1880

万元

养殖业

680

万元

休闲旅游业

450

万元

2.社会效益。规划大力发展糖料蔗产业和蔗糖循环经济,推广“双高”糖料蔗生产模式,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带动肉牛养殖等产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当地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示范、辐射作用,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技术和培训,可有效提高广大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提高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同时,将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3.生态效益。实施糖料蔗良种繁育和高产示范片建设,推广应用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蔗叶综合开发等甘蔗生态园建设,充分开发利用甘蔗优势资源,形成循环环保生态新型种植模式,对糖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十章  组织与经营管理

(一)管理机制

建立柳城县冲脉镇蔗奏凯歌现代糖业示范区咨询专家咨询小组。聘请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柳城县糖业局等产业专家为小组成员,负责建设项目的咨询论证、评估和技术指导工作。

(二)示范区经营管理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户参与的联动机制,以龙头企业为经营主体,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加强示范区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计划引进1-2家龙头企业和1-2家合作组织作为园区建设和运营主体,以确保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糖业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成立专门示范区建设工作机构,并充分发挥其决策协调作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我县发展糖业示范区的认识。

(二)机制创新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创建,鼓励和扶持社会工商资本加入示范园区建设,形成多种经济体制共存、多种经营模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1.以企业为核心带动力的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发展,建立农户土地入股“底薪+分红+劳务收入”、农户土地合作“公司+家庭农场”和代耕代种代管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和服务方式。

2.采取农村集体经济、贫困户贴息贷款入股企业、合作社分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完善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办法,多层级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投入示范区建设。

3.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示范区试点发展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示范区金融服务链条。

(三)资金保障

充分整合农业、水利、科技、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扶贫、交通等财政现有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扶持合作社带头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形式进行奖励;发挥示范区龙头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投向示范区建设。

(四)考评监督

1.制定《柳城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管理办法》,完善示范区实施方案、建设标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验收办法等,使示范区各项目建设有章可循。

2.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各有关部门中心工作任务和绩效考评内容,对任务完成好、建设质量高、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部门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措施不落实、建设质量不达标,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及其领导,要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县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12日印发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城县冲脉镇蔗奏凯歌现代糖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的通知

来源: 县政府  |   发布日期: 2017-09-30 00:00    |  作者: 县政府

柳城县人民政府

办公室文件

柳城政办〔2017〕70号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柳城县冲脉镇蔗奏凯歌现代糖业示范区建设

规划(2017-2019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县人民政府各组成单位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柳城县冲脉镇蔗奏凯歌现代糖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19年)》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9月12日    


柳城县冲脉镇蔗奏凯歌现代糖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2017-2019年)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5

(一)规划背景5

(二)规划依据5

第二章  建设条件分析6

(一)柳城县概况6

(二)示范区基本情况6

(三)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10

第三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0

(三)发展定位12

(四)建设目标12

第四章  总体布局和分区建设13

(一)总体布局13

(二)核心区分区建设14

(三)拓展区和辐射区建设18

第五章  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20

(一)道路交通20

(二)水利工程20

(三)电力通讯21

(四)其他硬件设施设备21

第六章  专项配套规划22

(一)土地整治规划22

(二)科技支撑规划23

(三)乡村建设规划24

第七章  建设进度安排25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26

(一)环境保护依据26

(二)环境影响分析26

(二)保护措施26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28

(一)投资估算28

(二)资金筹措29

(三)效益分析30

第十章  组织与经营管理31

(一)管理机制31

(二)示范区经营管理31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31

(一)组织领导31

(二)机制创新31

(三)资金保障32

(四)考评监督32

第一章  总  论

(一)规划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部署,尽快提升我区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美丽乡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根据《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方案》和《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柳城县决定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基础设施、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程度等,建设现代糖业示范区。为科学指导示范区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2014-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1.《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方案》(桂办发〔201417 号);

2.《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桂政办发〔2014107)

3.《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2016-2017年)行动方案》(桂政办发〔2015〕127号);

4.《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星级评定管理办法》;

5.《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方案》(桂农业发〔2015〕68号);

6.《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用地支持的指导意见》(桂国土资发〔2016〕32号);

7.《柳州市关于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8.《柳州市关于加强科技支撑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的实施办法》;

9.其他与项目区相关的材料

第二章  建设条件分析

(一)柳城县概况

1.区位交通。

柳城县属柳州市辖县,位于东经108°36´109°50´,北纬24°26´24°25´之间。东与鹿寨县毗邻,西与罗城县、宜州区接壤,南与柳州市郊区、柳江区相连,北与融安县、融水县交界。县城所在地大埔镇南距柳州市约50公里。柳城县交通便利,有水路、铁路、公路与全国交通网联网。融江河自北往南穿境而过,往上可达三江县、贵州的从江县和榕江县;往下可达柳州、梧州、广州、香港等地,100吨以下机动船可四季通航。铁路有焦柳线、黔桂线、湘桂线、柳州至屯秋铁路过境。公路有209国道、323线宜柳高速公路和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贯穿县境。

2.自然资源。

柳城县是一个低丘谷地岩溶低山交错的半丘陵地区。融江自北向南流,将县境划为东西两大块,东部为丘陵和山地,西部系岩溶石山和丘陵交错地区。全县土地总面积316.35万亩,其中,耕地67.2万亩,森林70.95万亩,陆地301.2万亩,水域15.2万亩。县境内河流均属珠江水系西江流域,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融江、龙江、沙埔河、大帽河、中回河及保大河。境内河流总长221.9公里。

3.社会经济。

全县总面积2114平方公里,辖9镇3乡和2个华侨管理区,总人口41.1万人。2016年柳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6亿元,同比增长5.2%,财政收入7.75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84.23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29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0元。

4.农业生产。

柳城县是广西有名的农业强县,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糖料蔗、桑蚕、食用菌、茶叶等。2016年粮食面积48.9万亩,糖蔗面积50.05万亩,全县甘蔗产量居广西县级第4位。水果面积32万亩,蔬菜面积17.01万亩,桑蚕面积14.20万亩。2016年全县完成肉类总产量4.55万吨,肉猪出栏42.62万头,肉牛出栏5.01万头,肉羊出栏4.15万只,家禽出栏428.14万羽,水产品产量1.917万吨。

(二)示范区基本情况

1.区位交通。

项目区位于冲脉镇指挥村,距冲脉镇政府5km,与县道X071连接,交通条件便利。

2.自然资源。

项目区内土壤多为红土母质和碳酸盐岩类残积物火山喷发物成土母质,土壤田间持水量28%,土壤肥力中等,耕作层厚约50cm。土地肥沃,土层深厚,适宜各种农作物种植和生长。

地势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非常丰富的地表水,农业用水可直接利用地表水。据历年统计,柳城县年平均气温20.4℃,年日照总时数1515.5小时,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5℃,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9℃,年平均无霜期332.3天,年平均降水量1329.6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能量和雨量丰富,适宜各种植物生长,气候资源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水源为连山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56km²,总库容192 万m³,有效库容132万m³,灌溉面积0.2万亩,最大坝高13.8m,最大泄量89.3m/s,死库容9万m³,水库正常蓄水位234.61m,死水位236.80m。主坝设有1 座放水涵管,进水底高程为227.03m,断面尺寸为0.6m×0.8m 的浆砌石拱涵,为斜拉闸启闭式,设计流量为0.3m3/s,本项目从该放水涵管取水。

3.产业基础。

柳城县甘蔗生产历史悠久,糖蔗生产面积大、产业化程度高,历来是广西糖料的主要产区,多年来,柳城县甘蔗产量居广西县级第4位。在人均产蔗量、单产、良种普及率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均走在广西前列,是国家“糖料基地县”和自治区“吨糖县”建设示范县,现为广西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县。龙头企业为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本县蔗区的日榨蔗能力达2.3万吨。2016年糖料蔗种植面积50.5万亩,进厂原料蔗156.6  万吨。

柳城县蔗糖产业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例最高年份达到67%, 2016年榨季农民种蔗总收入7.85亿元,蔗农人均收入320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

柳城县甘蔗品种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主要是桂糖11号,进入本世纪后新台糖16号、22号、台优等新良种逐步取代桂糖11号,所占比例在95%以上。近年来随着甘蔗新品种不断育成和引进推广,品种结构及面积也在不断调整优化:2016年桂柳05136号23.8万亩,占总面积的44.86%;新台糖22号13.19万亩,占总面积的26.12%;桂柳二号9.92万亩,占总面积的18.7%;台优1.24万亩,占总面积的2.46%;桂糖21号0.87万亩,占总面积的1.64%;新台糖16号0.84万亩,占总面积的1.58%;桂柳一号0.17万亩,占总面积的0.32%,桂柳系列占总面积的67.11%。项目区近三年以种植糖料蔗为主,主要品种为桂柳1 柳城03-1137”和新台糖22 号,亩均产量4 吨左右,按照近年来收购价510元/吨,亩均收益2400/亩。

2014年全县开始实施“双高”基地建设项目,群众积极性高,自觉按“双高”规范生产。2014、2015年全县共建设“双高”基地27个片区,面积1.5万亩,2016年建设完成面积5万亩。

柳城县压榨糖料蔗的糖厂共有5家,其中柳城糖厂、凤山糖厂和六塘糖厂3家,均属广西凤糖生化股份公司。另露塘糖厂和桂中糖厂2家属监狱糖厂。几家糖厂经多次技改扩建,现在总日压榨能力超过2.3万吨。

4.政策条件。

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及相关组织机构,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开展前期调研、论证工作,制订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示范区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近几年来政府和制糖企业投入扶持糖料蔗生产资金都在1500万元以上。全县甘蔗生产在良种选育、品种更新方面走在全区前列。糖料蔗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2016年全县种植桂柳系列新品种达近34万亩,占总面积的67%。

(三)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蔗糖产业的发展,为支持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措施。该示范区开展土地“小块并大块”,有利于甘蔗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群众具有种植糖蔗传统,大力支持甘蔗“双高”基地建设。

2.制约因素。受国内外蔗糖市场的变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甘蔗生产面积缩减、产量偏低、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等问题日趋严重,影响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主要原因是甘蔗品种老化、栽培管理粗放和机械化程度低等制约因素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第三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突出“五化”(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高起点、高标准将项目建设成为广西现代糖业示范区,示范引领广西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通过供求、价格、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利用政府在宏观指导、规划定位、政策扶持等方面优势,发挥政府在市场机制下的引导作用。努力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方联合推进机制,实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

2.企业主体,多元投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按照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突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努力建成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多元投入、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产业示范区。充分整合水利、科技、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交通等财政现有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

3.科技引领,示范带动。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采用新优品种、先进适用新技术和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力度和集成配套应用,促进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和示范带动作用。

4.环境保护,持续发展。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观为指导,把示范区建设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科技先导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发展、和谐统一。

(三)发展定位

1.“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充分吸收广西“双高”基地建设试点经验,鼓励企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参与基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作用,通过加大财政支持、政策鼓励等措施,充分调动实施主体积极性,逐步实现糖料蔗基地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单产、糖分和生产效益,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柳城县“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

2.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当前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特别是甘蔗砍收仍以人力劳作为主,人工费用占甘蔗生产成本比例过大。因此,解决甘蔗种植、收获机械化瓶颈问题,是确保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努力实现甘蔗从种植、深耕深松、播种、地膜覆盖、中耕施肥、植保、收割、装运等全程机械化操作,将项目区建设成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3.蔗糖循环经济示范区。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示范区甘蔗秸秆资源,因地制宜、示范引领、推广普及相结合,开展肉牛养殖,并利用牛粪、蔗渣等培育食用菌,建立“甘蔗—肉牛—食用菌”循环经济示范模式,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产出,增加蔗农收入。

(四)建设目标

2017年,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示范区实现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带动能力强的广西一流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并实现以下目标:

1.基础设施完善。示范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园区主要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水利设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农田基本实现园田化;设施装备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服务设施齐全。  

2.标准化生产体系健全。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到位率达到100%,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

3.科技支撑有力。引进3-5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的管理人才;制定适合当地的甘蔗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20项以上;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4.经营组织化程度高。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1-2家,成立产业化、组织化程度高的合作组织2-3个;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运行模式。

5.经营收益显著。核心示范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拓展区高8%以上,比辐射区高13%以上,比所在乡镇高18%以上。

第四章  总体布局和分区建设

(一)总体布局

1.核心区布局。根据其产业基础、资源分布、道路交通及功能定位,将冲脉镇指挥村指挥屯、贡山屯规划为核心示范区,规划占地3000亩,总体布局为“五园一中心”。

五园:良种繁育园 、新品种展示园 、全程机械化技术展示园 、“双高”糖料蔗展示园 、蔗糖循环经济展示园。

一中心:综合服务中心。

五园一中心用地面积表

序号

功能分区

面积(亩)

占比(%)

1

良种繁育园

240

8.0

2

新品种展示园

100

3.27

3

全程机械化技术展示园

500

16.7

4

“双高”糖料蔗展示园

2100

70.0

5

蔗糖循环经济展示园

50

1.7

6

综合服务中心

10

0.33

 

合  计

3000

100.0

2. 拓展区和辐射区。

拓展区:分布在指挥村大陆屯、大伍屯等,规划面积5000亩。

辐射区:分布在斗村、冲恩村、冲脉村,规划面积10000亩。

(二)核心区分区建设

1.良种繁育园。

(1)目标定位。规划占地240亩。以柳城甘蔗研究中心培育甘蔗新品种及经过试验种植适合柳城种植的新引进的甘蔗新品种。为示范区及周边地区提供充足的健康种苗,支撑示范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

(2)建设内容。建立覆盖核心区及周边主要蔗区的三级专业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内容包括:建设仓库、种苗生产车间,平整土地,配套建设蔗区道路、排水沟渠等基础设施。繁育品种以柳城05136、桂柳二号、柳糖2号等高产高糖抗旱耐寒甘蔗新品种(品系)为主。

2.新品种展示园。

(1)目标定位。规划占地100亩。通过开展新品种展示,筛选适应当地生态、生产条件的品种,促进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摸索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品种储备。

(2)建设内容。引进国内育成的甘蔗新品中15-20个,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探索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品种以柳城甘蔗研究中心培育的桂柳系列品种及引进品种为主,以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高糖和强抗逆性品种。

3.全程机械化技术展示园。

(1)目标定位。规划占地500亩。积极开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加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适宜当地的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加快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

(2)建设内容。鼓励和引导成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发展机械化社会服务。以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或糖企为载体,引进、推广一批适应性强、可靠性好、性能优良的耕作机械,配套机库、维修等基础设施,建立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以机械化深松、机械化种植、机械化培土和机械化收获为重点的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整地、种植、培土、采收和运输的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糖料蔗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广满足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的标准化种植,采取1.2米以上的等行距种植或宽行1.2米以上、窄行0.4-0.5米的宽窄行种植。

4.“双高”糖料蔗展示园。

(1)目标定位。规划占地2100亩。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和完善水利化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广种植优良品种及高产高糖综合栽培技术,推进全程机械化进程,努力实现甘蔗平均亩产达到8吨、蔗糖分达到14%以上。

(2)建设内容。开展土地流转、土地整治、良种良法、水利建设、全程机械化生产,集成应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力争把项目区建设成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双高”基地。

土地流转:照“依法、自愿、有偿”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或整合,流转或整合土地单块长200米以上、宽25米以上(7.5亩以上),单片面积200亩以上,为基地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土地整治:开展“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和耕地平整配套建设,使土地单片面积达到200亩以上,田块坡度在13度以下,适合大中型机械作业,机耕道路建设满足农机作业地头回转及糖料蔗运输车通行要求,单片地块可配套排水渠,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

良种良法:大力推广现有高产、高糖、抗逆性强、宿根性好并经自治区审定的糖料蔗新品种及脱毒健康种苗。推广深耕深松、地膜覆盖等先进、适用种植技术。推广满足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的标准化种植标准。

水利建设:对水源到田间灌溉系统及其配套设施等进行全面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水源工程、排灌工程、配套建筑物工程和田间灌溉工程,确保基地旱能灌、涝能排。采用滴灌、喷灌等田间灌溉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落实和完善灌溉工程运行和管理机制,确保蔗区水利基础设施持久、高效地发挥作用。

5.蔗糖循环经济展示园。

(1)目标定位。规划占地50亩。充分利用示范区甘蔗秸秆资源,开展肉牛养殖,并利用牛粪、蔗渣等培育食用菌,建立“甘蔗—肉牛—食用菌”循环经济示范模式,延伸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2)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肉牛生态养殖区、食用菌栽培区等。

肉牛生态养殖区:按照现代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建立规模化、标准化肉牛生态养殖区。养殖区主要包括种牛养殖区、育肥牛养殖区、隔离牛舍、青贮饲料车间、牧草种植区等,配套建设管理办公室、员工宿舍等,形成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生态环保的现代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建成后,年存栏肉牛200头以上。

食用菌栽培区:以肉牛生态养殖区产出粪便为主要原料,辅以甘蔗秸秆、蔗渣等原材料,开展食用菌栽培。主要栽培品种以双孢菇,鸡腿菇,姬松茸等菇类为主。建设占地1500平方米的钢结构栽培大棚,内设搅拌、灭菌、接种、包装、成品库、栽培区等多个区域,配备全套设备仪器,完善管理用房、通风系统等辅助设施。

6.综合服务中心。

(1)目标定位。规划占地10亩。对现有场地进行改造,对作为示范区管理和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园区的管理服务、宣传展示、对外交流、科技培训、信息管理等功能。

(2)建设内容。

园区管理中心:对指挥屯老年协会现有建筑进行扩建,增加1-2层,面积300平方米以上,作为园区管理中心,内设展示厅、科技培训教室等。

农机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农机仓库和维修车间300平方米,建立农机操作、农机维修队伍1支。规划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灌溉、施药、机耕等机械1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文化展示长廊:在篮球场旁边建设文化展示长廊,长约50米。建筑形式体现当地文化民俗特色,内设展示牌,介绍园区情况。

(三)拓展区和辐射区建设

1.目标定位。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为核心力量,充分发挥核心区示范带动作用,依托拓展区、辐射区现有产业基础,整合资源,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

2.建设内容。开展土地流转、土地整治、良种良法、水利建设、全程机械化生产,集成应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力争把项目区建设成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双高”基地,平均亩产达到8吨、蔗糖分达到14%以上。

(1)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或整合,流转或整合土地单块长200米以上、宽25米以上(7.5亩以上),单片面积200亩以上,为基地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2)土地整治。开展“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和耕地平整配套建设,使土地单片面积达到200亩以上,田块坡度在13度以下,适合大中型机械作业,机耕道路建设满足农机作业地头回转及糖料蔗运输车通行要求,单片地块可配套排水渠,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

(3)良种良法。大力推广现有高产、高糖、抗逆性强、宿根性好并经自治区审定的糖料蔗新品种及脱毒健康种苗。推广深耕深松、地膜覆盖等先进、适用种植技术。推广满足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的标准化种植标准。

(4)水利建设。对水源到田间灌溉系统及其配套设施等进行全面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水源工程、排灌工程、配套建筑物工程和田间灌溉工程,确保基地旱能灌、涝能排。采用滴灌、喷灌等田间灌溉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落实和完善灌溉工程运行和管理机制,确保蔗区水利基础设施持久、高效地发挥作用。

(5)全程机械化。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装备,重点推进大中型切段式糖料蔗联合收割机应用,推广一批适应性强、可靠性好、性能优良的糖料蔗耕作机械。大力推广普及深耕深松、机械一体化种植、中耕培土、收获等机械化技术,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

第五章  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道路交通

项目区内大部分道路仍为土路面,分布零乱,不成系统。通过田间道路工程建设,在项目区内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形成路网,提高项目区的道路通达度,满足农业耕作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方便农业生产和农民田间作业,为农业机械化大生产奠定基础。

项目区田间道路工程分为田间道路和生产路,田间主道路面宽为6.0m,生产路路面宽为4.0m,均采用泥结石路面。如条件允许,田间主道路可采用砂石混凝土路面。项目区建成后,将修建田间主道2000m,修建生产路17000m。

(二)水利工程

1.项目区灌溉采取喷灌形式,水源为连山水库,距离项目区约1000m,流量能满足项目区的要求。根据地形地貌、路网等条件,将该片划分6个系统,每个系统约500亩,每个系统再分成50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根支管控制,每个区域约10亩)进行灌溉。

依托连山水库灌渠(主坝有1 座放水涵管,+0000.00m),在+1000.00m 处建设1 120m³进水前池蓄水,再通过2套加压泵和1套备用泵加压灌溉、过滤后,轮流供应6个系统,进行6个系统的输水灌溉。灌溉干管沿路边铺设,由支管延伸至每个区域,支管首部设置取水口1个。

2.结合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排水系统,完善项目区排水配套设施,确保项目区排水通畅,减少水土流失。此外,项目区周边大都有天然排水沟,就着地势,延伸至蔗区外的低洼地带,这些都为蔗区的排水系统提供了便捷的通道。项目区排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硬化排水沟,排水标准要求采用10年一遇,一天暴雨两天排至耐水深。项目实施后,将修建排水沟17880m。浆砌混凝土预制实心砖排水沟为矩形结构,沟底低于田面,以利于排水,深度根据排水流量设计,沟顶高出田面0.1m。

(三)电力通讯

1.对园内原有电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根据规划负荷扩容变电器,增建高低压配电柜和配电箱,满足园区内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对园区新建设区域增设电力线路,电力线路根据需要部分采用地埋方式,部分采用架空敷设方式。优化改造现有电线布局,种植区分支电力线路进行入地改造,其他架空敷设的杂乱线路进行整理。

2.加强园内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有线电视、网络、电话等正常使用,确保信息交流通畅。

(四)其他硬件设施设备

1.园区大门:位于县道X071与指挥村入村乡道交界处,采取牌坊门头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门宽约6.5米,高约6米。        

2.停车场:重点建设生态停车场3处,分别位于园区综合管理中心、蔗糖循环经济展示园和观景台附近,总车位120个,包括小型汽车、中型汽车、载货汽车等不同类型车位,满足生产以及休闲观光的需求。

3.观景台:在示范区综合服务中心附近的小山上建设观景台1个,六角凉亭风格,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亭子采用钢筋混凝土、砖瓦相结合的结构,配套修建登山步道,建筑样式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4.标识标牌:参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等相关规范要求,制订完善园区道路网交通标志。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标识,统一材质,规范内容”的原则,制作完善示范区户外标牌、宣传告示牌、指引牌、多向指示牌、警示牌、停车指示牌和室内标示标牌等。

5.消防安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令(2009)第10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等相关要求,在主要建筑物配备消防栓、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

第六章  专项配套规划

(一)土地整治规划

1.规划目标。根据自治区出台《关于鼓励农民自发开展耕地整治工作的意见》《自治区鼓励农民自发开展“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与当地实际,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开展耕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规划期内,新增土地整治面积1500亩以上。

2. 建设内容。

(1)土地确权。全面开展示范区土地确权工作争取登记颁证(可发证)率达到80%以上。2017年争取达到100%,确保完成示范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加强示范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2)土地整治。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在规划好机耕道路、作业轮灌区的前提下,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场勘察论证,切实做到科学合理规划。一是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形成路网,提高道路的通达度,满足农业耕作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方便农业生产和农民田间作业,为农业机械化大生产奠定基础。二是结合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排水系统,完善排水配套设施,确保排水通畅,减少水土流失。三是重点建设水源工程、土地平整工程、道路设施工程、土壤改良工程和农田生态环境工程。

(二)科技支撑规划

1. 规划目标。整合资源,加大政策引导和投入力度,稳定和壮大一支高水平的技术服务队伍,支持培育一批科技意识强、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组织和企业,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支撑示范区蔗糖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

2.建设内容。

(1)良种繁育。建立三级良种繁育基地1个,规划面积240亩,满足示范区及周边地区良种需求。基地以制糖企业()种企业、合作组织等为建设主体。主要繁育品种以桂柳05136、桂柳二号、柳糖2号等高产高糖抗旱耐寒甘蔗新品种(品系)为主,确保示范区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关键技术。建立示范区甘蔗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速甘蔗新品种繁育推广步伐。积极集成应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种植技术,统一机耕,统一规划甘蔗品种,统一种植季节,统一规范种植管理技术,大力普及全程机械化技术,确保示范区现代糖业主推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人才队伍。以科研院所、高校和制糖企业为技术依托单位,加强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成立一支10人以上的技术专家团队,专业覆盖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机械、管理等。通过科技特派员的方式,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的管理人才,充实示范区人才队伍。加强示范区蔗农培训,建立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4)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培育家庭农场1-2家。重点开展土地整理、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农机具购置、品牌建设、科技培训等扶持项目,完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生态建设、景观绿化等。

合作组织扶持建设农机、统防统治等经营性专业合作组织1-2家。重点加强合作组织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机、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能力。

企业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1-3家。通过建设和完善“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乡村建设规划

1.规划目标。美丽乡村示范点为指挥村指挥屯,全屯共有农户89户,人口505人。通过开展“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工程建设,逐步实现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等目标,将示范区内的村庄打造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2.建设内容。

(1)民居改造:结合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和当地传统建筑特色进行民居改造,重点加强现有民居立面改造,力求外观、色彩协调统一,注重突显当地传统民居特色和民族风情。

(2)道路硬化:对屯内主干道进行硬化美化,完善村庄道路功能,保证民居院落与村庄道路便捷联系,道路改造体现乡村特色。

(3)垃圾和污水处理:对屯内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并定时清运。村屯内部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将生活污水在污水处理站集中统一处理。

(4)村庄绿化:引导农户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栽种景观树和花卉。加强村屯道路、村庄内部及周边闲置地的绿化。

(5)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村屯娱乐、健身、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第七章  建设进度安排

本规划建设期限为2017-2019年,根据“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发展目标,建设进度安排如下:

2017年:全面开展良种繁育园、新品种展示园、全程机械化技术展示园、“双高”糖料蔗展示园、蔗糖循环经济展示园、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

2018-2019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科技、服务等,不断提升示范区现代化水平。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依据

本规划的环境保护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环境保护法》、《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环境保护条例(2004修正)》等。主要的环境保护执行标准如下:

示范区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序号

类  型

标  准

标准级别

1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

2

污水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Ⅰ类标准

3

固体废弃物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HJ588-2010)

4

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

Ⅰ级标准

5

大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二级标准

6

噪声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II类标准

(二)环境影响分析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和运输工具所排放的废气。各种粉尘和扬尘在晴朗、干燥、有风的天气下将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因素主要是施工污水的排放,包括施工中的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等。

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垃圾主要为土石方工程产生的挖掘土方、各类建筑材料使用时产生的废边角余料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这些固体废物必须分类处置。

(三)保护措施

1.工程建设期。

(1)对示范区内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禁止开展对环境有较大不利影响的项目。

(2)项目规划时尽量优化道路、水利和建筑建设方案,建筑物多采用木结构和钢结构非永久型建筑为主,减少土地破坏和施工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施工,尽量采用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休息时间和晚间进行施工,以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施工工地要采取遮拦,喷水等措施,材料的运输采用封闭运输形式,减少扬尘的产生,施工过程中的污水进过沉淀后处理,建筑废弃物同样进行集中处理。

2.生产经营期。

(1)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构建物质有效循环、动态平衡的农业生态系统。

(2)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为重点,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合理使用农膜,加强农业投入品包装袋、地膜、塑料等废弃物收集、处理。

(3)加强示范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结合农村污水处理和沼气工程建设,规模推进农村改厕及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示范区内生活污水治理。积极开展清洁乡村行动,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落实保洁责任,实施定时保洁,加快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对河道、池塘、沟渠和道路两旁等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4)大力开展示范区内村庄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村庄绿化步伐,加强村庄绿化技术指导,积极推进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院绿化,加快村庄森林化进程,实现村庄和村居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管护的植物,做到乔、灌、草合理搭配。利用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加强适宜村民游憩的公共绿地建设,切实美化和提升村庄居住环境。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针对核心区建设内容及规模、配套设施建设内容进行投资概算,其中,建筑工程造价根据工程量及当地同类工程单位造价确定,仪器设备参考市场价格和近期询价。根据示范区建设内容汇总,建设期内预期投资1.5亿元。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类型

投资估算(万元)

1

良种繁育园

750

2

新品种展示园

350

3

全程机械化技术展示园

680

4

“双高”糖料蔗展示园

3240

5

蔗糖循环经济展示园

1080

6

综合服务中心

320

7

基础设施项目

4200

8

土地整治项目

1500

9

农业机械项目

920

10

乡村建设项目

650

11

休闲旅游项目

1200

12

土地确权项目

20

13

其他

90

合   计

15000

(二)资金筹措

按照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根据示范区不同项目性质,资金来源由政府投资、社会资金投入两部分构成。规划总投资15000万元,一是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投资额为11200万元,主要用于产业项目投入;二是政府投入资金3800万元,其中包括财政、整合部门资金两部分,主要用于示范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根据规划建设内容的进度,项目年度投资为:2017年7750万元;2018年4380万元;2019年2870万元。

(三)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根据核心示范区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建设内容、近年来市场供需情况及发展趋势对各类产品的价格进行预测,最终估算得出核心示范区2019年度收益如下:  

核心示范区产值表

指标

2019年

单位

总产值

3010

万元

种植业

1880

万元

养殖业

680

万元

休闲旅游业

450

万元

2.社会效益。规划大力发展糖料蔗产业和蔗糖循环经济,推广“双高”糖料蔗生产模式,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带动肉牛养殖等产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当地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示范、辐射作用,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技术和培训,可有效提高广大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提高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同时,将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3.生态效益。实施糖料蔗良种繁育和高产示范片建设,推广应用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蔗叶综合开发等甘蔗生态园建设,充分开发利用甘蔗优势资源,形成循环环保生态新型种植模式,对糖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十章  组织与经营管理

(一)管理机制

建立柳城县冲脉镇蔗奏凯歌现代糖业示范区咨询专家咨询小组。聘请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柳城县糖业局等产业专家为小组成员,负责建设项目的咨询论证、评估和技术指导工作。

(二)示范区经营管理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户参与的联动机制,以龙头企业为经营主体,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加强示范区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计划引进1-2家龙头企业和1-2家合作组织作为园区建设和运营主体,以确保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糖业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成立专门示范区建设工作机构,并充分发挥其决策协调作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我县发展糖业示范区的认识。

(二)机制创新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创建,鼓励和扶持社会工商资本加入示范园区建设,形成多种经济体制共存、多种经营模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1.以企业为核心带动力的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发展,建立农户土地入股“底薪+分红+劳务收入”、农户土地合作“公司+家庭农场”和代耕代种代管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和服务方式。

2.采取农村集体经济、贫困户贴息贷款入股企业、合作社分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完善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办法,多层级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投入示范区建设。

3.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示范区试点发展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示范区金融服务链条。

(三)资金保障

充分整合农业、水利、科技、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扶贫、交通等财政现有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扶持合作社带头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形式进行奖励;发挥示范区龙头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投向示范区建设。

(四)考评监督

1.制定《柳城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管理办法》,完善示范区实施方案、建设标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验收办法等,使示范区各项目建设有章可循。

2.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各有关部门中心工作任务和绩效考评内容,对任务完成好、建设质量高、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部门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措施不落实、建设质量不达标,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及其领导,要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县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