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第八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共134处。其中,柳城县龙头镇1945年的《柳州日报》柳城分社旧址入选。
《柳州日报》柳城分社旧址,位于柳城县龙头镇龙头村蒙村屯,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一栋七间青砖灰瓦房,尖山式硬屋顶,高约7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1942年7月,中共地下党员罗培元被党派往《柳州日报社》工作,他利用机会先后安排多名党员、进步分子到报社(旧址)隐蔽下来工作,至1944年柳州日报社实际上已掌握在我党的手中。1945年2至8月间,《柳州日报》社特别支部决定,由特支委员何家英等20余人,到抗日前线柳城县龙头镇办报,办报的地点就设在《柳州日报》柳城分社旧址,兵组建了武装队伍和以报社员工为主的“警卫队”。
驻龙头期间,《柳州日报》柳城分社员工和柳州日报警卫队员白天与群众一同劳动,晚上撰写稿件、收取电讯、排版校对,印刷出版《柳州日报》,报社驻龙头期间,出版了《柳州日报》130多份,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报道全国各地抗战动态消息,传递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喜讯,为抗日战胜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柳州日报社柳城分社随即转回柳州。
柳城分社在龙头开展的活动,为柳州抗日斗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该文物对于研究柳城历史特别是柳城以至柳州的抗战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2年12月被公布为柳城县不可移动文物,经文物部门组织前期相关工作及申报,2025年1月旧址被公布为第八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为有效利用旧址价值,近年来,柳城县先后投入近50万元对该旧址进行了修缮保护,有效确保了该文物的安全。同时,创建了抗日主题陈列馆,收集并展陈了当年报社员工使用过的物件以及展示《柳州日报》创办历史等。《柳州日报》柳城分社旧址已成为党员干部培训区和群众开展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每年接待来自县内外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达5000人次以上。2024年5月,柳城县利用该旧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项目被评为“广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近年来,柳城县积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完善了文物“三有”“四有”保护,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巡查,大力开展文物及其法规对外宣传,柳城县各类文物,尤其是革命文物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为文物有效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至目前,柳城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第八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共134处。其中,柳城县龙头镇1945年的《柳州日报》柳城分社旧址入选。
《柳州日报》柳城分社旧址,位于柳城县龙头镇龙头村蒙村屯,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一栋七间青砖灰瓦房,尖山式硬屋顶,高约7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1942年7月,中共地下党员罗培元被党派往《柳州日报社》工作,他利用机会先后安排多名党员、进步分子到报社(旧址)隐蔽下来工作,至1944年柳州日报社实际上已掌握在我党的手中。1945年2至8月间,《柳州日报》社特别支部决定,由特支委员何家英等20余人,到抗日前线柳城县龙头镇办报,办报的地点就设在《柳州日报》柳城分社旧址,兵组建了武装队伍和以报社员工为主的“警卫队”。
驻龙头期间,《柳州日报》柳城分社员工和柳州日报警卫队员白天与群众一同劳动,晚上撰写稿件、收取电讯、排版校对,印刷出版《柳州日报》,报社驻龙头期间,出版了《柳州日报》130多份,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报道全国各地抗战动态消息,传递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喜讯,为抗日战胜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柳州日报社柳城分社随即转回柳州。
柳城分社在龙头开展的活动,为柳州抗日斗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该文物对于研究柳城历史特别是柳城以至柳州的抗战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2年12月被公布为柳城县不可移动文物,经文物部门组织前期相关工作及申报,2025年1月旧址被公布为第八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为有效利用旧址价值,近年来,柳城县先后投入近50万元对该旧址进行了修缮保护,有效确保了该文物的安全。同时,创建了抗日主题陈列馆,收集并展陈了当年报社员工使用过的物件以及展示《柳州日报》创办历史等。《柳州日报》柳城分社旧址已成为党员干部培训区和群众开展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每年接待来自县内外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达5000人次以上。2024年5月,柳城县利用该旧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项目被评为“广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近年来,柳城县积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完善了文物“三有”“四有”保护,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巡查,大力开展文物及其法规对外宣传,柳城县各类文物,尤其是革命文物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为文物有效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至目前,柳城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