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与疾病预防
怎样预防和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来源: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10-07-30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有下面几种:

    1.
带病毒鼠排泄物污染的灰尘飞扬在空气中,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    

    2.直接接触带病毒鼠的新鲜排泄物,病毒通过损伤的皮肤侵入体内而感染;    

    3.吃了带病毒鼠的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     4.螨类吸了带病毒鼠的血后又吸入血引起感染。无论男女老少都容易被感染,但是青壮年发病的较多。

   主要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程依次分为潜伏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一定要在发热期识别病情,及时得到正确治疗,以免贻误。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主要症状是:起病急,发冷,高热,体温常达3940℃,最高可达42℃,持续37天;患者常极度疲乏,剧烈头疼,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同时还有全身疼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疼及腹泻;失眠,烦躁不安,说胡话,或者昏睡;还可表现为颜面、结膜、颈部及上胸部明显充血、发红,眼球结膜和眼睑水肿,像喝醉酒一样,称酒醉貌。发病后23天,软腭、眼球结膜等黏膜及腋下、胸部、背部、上肢等部位出现出血点,如呈现搔抓样、条痕样,则更典型。严重者可出现大片瘀斑甚至鼻出血、咯血、呕血,也可出现黑色柏油样大便等。

   
在发热末期或退热同时进入低血压期,病人可出现血压降低,部分病人可发生休克,一般在发病后46天。这期间病人可出现四肢发凉、口唇苍白及青紫、脉细弱、出汗多、烦躁、气急等休克症状,出血现象加重。

    低血压休克期后期进入少尿期,这时可出现高血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尿量急剧减少,甚至一天无尿,同时有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发生酸中毒及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各期在病情严重时,可因休克、大出血、尿毒症或水电解质紊乱引起死亡。治疗措施在流行区如有病人出现高烧和上述的三痛酒醉貌及黏膜、皮肤出血倾向时,要立即请医生诊治,并应及早让病人休息,尽量避免搬运。患者发高烧时,切忌滥用解热药,以防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该病病情变化快,治疗措施复杂,通常都应及早就近送医院治疗。青霉素和我国合成的盐酸甲唑醇治疗有效。

    预防措施    

    必须充分发动群众,采取以灭鼠、杀虫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

    1.急性期患者传染性大,应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

    2.接触病人的人应戴口罩,口罩应每天换洗和消毒。如皮肤、黏膜被患者的血、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应立刻用消毒酒精擦拭消毒。被病人血、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也应及时消毒。

    3.灭鼠。

    4.禁止养猫。猫能将野鼠的出血热病毒传播给人。

    5.灭螨、防螨。(1)一般有螨类活动的泥地,用1%~2%敌敌畏喷洒,也可将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l%溶液喷洒地面;(2)铺草用1%~2%敌敌畏溶液喷洒,晒干后用;病人用过的铺草要焚烧;(3)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

    6.加强个人防护,在疫区作业时,应穿戴防护衣裤,防止皮肤破损。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7.野外住宿时,应选择地势高和干燥的地方,搭字型工棚,周围挖防鼠沟。避免睡地铺。

怎样预防和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来源: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 2010-07-30 16:00    |  作者: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有下面几种:

    1.
带病毒鼠排泄物污染的灰尘飞扬在空气中,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    

    2.直接接触带病毒鼠的新鲜排泄物,病毒通过损伤的皮肤侵入体内而感染;    

    3.吃了带病毒鼠的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     4.螨类吸了带病毒鼠的血后又吸入血引起感染。无论男女老少都容易被感染,但是青壮年发病的较多。

   主要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程依次分为潜伏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一定要在发热期识别病情,及时得到正确治疗,以免贻误。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主要症状是:起病急,发冷,高热,体温常达3940℃,最高可达42℃,持续37天;患者常极度疲乏,剧烈头疼,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同时还有全身疼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疼及腹泻;失眠,烦躁不安,说胡话,或者昏睡;还可表现为颜面、结膜、颈部及上胸部明显充血、发红,眼球结膜和眼睑水肿,像喝醉酒一样,称酒醉貌。发病后23天,软腭、眼球结膜等黏膜及腋下、胸部、背部、上肢等部位出现出血点,如呈现搔抓样、条痕样,则更典型。严重者可出现大片瘀斑甚至鼻出血、咯血、呕血,也可出现黑色柏油样大便等。

   
在发热末期或退热同时进入低血压期,病人可出现血压降低,部分病人可发生休克,一般在发病后46天。这期间病人可出现四肢发凉、口唇苍白及青紫、脉细弱、出汗多、烦躁、气急等休克症状,出血现象加重。

    低血压休克期后期进入少尿期,这时可出现高血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尿量急剧减少,甚至一天无尿,同时有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发生酸中毒及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各期在病情严重时,可因休克、大出血、尿毒症或水电解质紊乱引起死亡。治疗措施在流行区如有病人出现高烧和上述的三痛酒醉貌及黏膜、皮肤出血倾向时,要立即请医生诊治,并应及早让病人休息,尽量避免搬运。患者发高烧时,切忌滥用解热药,以防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该病病情变化快,治疗措施复杂,通常都应及早就近送医院治疗。青霉素和我国合成的盐酸甲唑醇治疗有效。

    预防措施    

    必须充分发动群众,采取以灭鼠、杀虫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

    1.急性期患者传染性大,应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

    2.接触病人的人应戴口罩,口罩应每天换洗和消毒。如皮肤、黏膜被患者的血、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应立刻用消毒酒精擦拭消毒。被病人血、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也应及时消毒。

    3.灭鼠。

    4.禁止养猫。猫能将野鼠的出血热病毒传播给人。

    5.灭螨、防螨。(1)一般有螨类活动的泥地,用1%~2%敌敌畏喷洒,也可将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l%溶液喷洒地面;(2)铺草用1%~2%敌敌畏溶液喷洒,晒干后用;病人用过的铺草要焚烧;(3)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

    6.加强个人防护,在疫区作业时,应穿戴防护衣裤,防止皮肤破损。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7.野外住宿时,应选择地势高和干燥的地方,搭字型工棚,周围挖防鼠沟。避免睡地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