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推荐
柳州市“百佳护士”万小莹:做一名37度“暖护”
来源: 柳城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 2024-05-11

万小莹是柳城县人民医院消化呼吸内科的一名普通护士。在第113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她走上了柳州市“百佳护士”荣誉称号的领奖台。


她说,如果世界有温度,那一定是护理的温度。因为,这种温度能够让患者在绝境中看到希望,能够让患者在恐惧中看到阳光。

她说,如果护理有温度,我希望做一名37度的“暖护”。因为,37度近乎人体的温度,是生命的温度。

她说,每当看到患者恢复健康顺利出院,我们的内心就无限温暖、无比欣慰……

“全能”护理有温度

万小莹来到消化呼吸内科已经整整十年了。在这长长的3600多天护理工作中,她每一次穿上工作服、戴上护士帽,都有第一次接触这份工作的感觉,都觉得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5月10日早上9:00,柳城县人民医院消化呼吸内科里穿梭着医生、护士忙碌的身影,万小莹也不例外。



护士站,她认真核对患者信息,检查护理记录;

药房里,她动作麻利地检查药品、配药,然后快速向病房走去;

病房里,她轻言细语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然后按工作流程给患者进行治疗。

“阿奶,今天感觉您气色很好啵!”

“是呀,感觉好多了。”

“这就对了,您看我们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不如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这样身体就好得快啦!”


消化呼吸内科的患者都以中老年人居多,病人的数量是全院最多的科室。像这样的护理工作,从打针发药、翻身吸痰、递茶水,到疏导情绪,再到指导患者自我管理等,是万小莹和其他护士小伙伴们的日常。很多时候,护理工作还要涉及给老人及时换尿垫、清理身体等等。在患者的眼里,科室里的护士几乎就是一个“全能”的存在。


万小莹性格开朗、性情温柔,专业技能过硬,每一次与患者接触,不管患者有没有诉求,她都是将心比心为病患提供最贴心的护理服务,把微笑、爱心以及专业毫不吝惜地传递给每一位患者。很多老年患者打心底喜欢她,见她如同见到自己的儿女一般,打针都指名要找“小万”。




她先后获得医院优秀护士及县级优秀护士、最满意护士称号,2022年她驰援三江侗族自治县核酸采样,被评为“最美能行者”。

不凡故事暖人心

医护界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一说,而类似“全能”护理的工作片断,有很多很多令万小莹记忆深刻。


在新冠疫情开放的那段艰难时期,消化呼吸内科接诊了一位身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且合并糖尿病的老人。通过CT 检查显示老人的两肺已经完全白肺化,病情危急到令人揪心,家属因绝望几度想要放弃治疗。可医生和护士深知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耐心而坚定地与家属深入沟通,竭尽全力让他们明白只要积极接受有效治疗,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在他们的努力下,家属被打动了。后续治疗整个过程中,科室医护人员倾尽全力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病魔抗争,最终,患者病情一天天好转。


万小莹说,当患者家属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赠与我们锦旗,激动地表达感激之情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与喜悦,我们深感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今年4月的一天,一位患者突发状况大口呕出鲜血,还伴有便血。喷涌而出的鲜血瞬间染红了床上、地上,以及护士和医师的身上。并且,患者处于休克状态,若抢救不及时,患者将岌岌可危。

面对这样情景,科室医护人员来不及在意这些血液就迅速投身到紧张而激烈的抢救之中。


“这位患者末梢循环极差,建立一条静脉通道,就像在干涸的河床上寻找那条细微流淌的路径。可家属不理解,急躁和焦虑在现场控制不住表露出来,当时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万小莹说,面对巨大的压力,在场的医护人员一边安抚家属,一边不停给自己打气“不要着急!不要着急!”终于,他们在患者的拇指上如获至宝般地发现了一条若隐若现的小静脉。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沿着那一丝希望,轻轻地进针、缓缓地送针,并成功回血时,现场所有人都如释重负。由于抢救及时,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患者家属的不满得到平息,不停说感谢。那一刻,万小莹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护士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万小莹说,工作中他们曾遭遇过患者的拒绝,也曾因被误解而无辜遭受指责,那种无奈和委屈是难以言说的。在说到护士们是如何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时,万小莹几度哽咽眼眶含泪。

“护理工作是从来没有按时下班的,是无法像许多人一样如愿陪伴家人的。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要忍下所有的委屈与不理解,要视患者如亲人,视工作如同使命。”


采访手记

你眼中的护士是什么样?单调重复地打针发药应该就是很多人对这个职业下的定义。

可实际临床工作中,他们积极、可爱、温暖,他们既是护理者、协作者,同时还要承担情绪疏导、生活保姆的角色,他们秉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专业领域里不断深耕,在临床工作中持续突破,展现出新时代护理人的“多面性”,刷新了人们对护士的传统认知。


柳州市“百佳护士”万小莹:做一名37度“暖护”

来源: 柳城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日期: 2024-05-11 17:46    |  作者:

万小莹是柳城县人民医院消化呼吸内科的一名普通护士。在第113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她走上了柳州市“百佳护士”荣誉称号的领奖台。


她说,如果世界有温度,那一定是护理的温度。因为,这种温度能够让患者在绝境中看到希望,能够让患者在恐惧中看到阳光。

她说,如果护理有温度,我希望做一名37度的“暖护”。因为,37度近乎人体的温度,是生命的温度。

她说,每当看到患者恢复健康顺利出院,我们的内心就无限温暖、无比欣慰……

“全能”护理有温度

万小莹来到消化呼吸内科已经整整十年了。在这长长的3600多天护理工作中,她每一次穿上工作服、戴上护士帽,都有第一次接触这份工作的感觉,都觉得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5月10日早上9:00,柳城县人民医院消化呼吸内科里穿梭着医生、护士忙碌的身影,万小莹也不例外。



护士站,她认真核对患者信息,检查护理记录;

药房里,她动作麻利地检查药品、配药,然后快速向病房走去;

病房里,她轻言细语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然后按工作流程给患者进行治疗。

“阿奶,今天感觉您气色很好啵!”

“是呀,感觉好多了。”

“这就对了,您看我们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不如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这样身体就好得快啦!”


消化呼吸内科的患者都以中老年人居多,病人的数量是全院最多的科室。像这样的护理工作,从打针发药、翻身吸痰、递茶水,到疏导情绪,再到指导患者自我管理等,是万小莹和其他护士小伙伴们的日常。很多时候,护理工作还要涉及给老人及时换尿垫、清理身体等等。在患者的眼里,科室里的护士几乎就是一个“全能”的存在。


万小莹性格开朗、性情温柔,专业技能过硬,每一次与患者接触,不管患者有没有诉求,她都是将心比心为病患提供最贴心的护理服务,把微笑、爱心以及专业毫不吝惜地传递给每一位患者。很多老年患者打心底喜欢她,见她如同见到自己的儿女一般,打针都指名要找“小万”。




她先后获得医院优秀护士及县级优秀护士、最满意护士称号,2022年她驰援三江侗族自治县核酸采样,被评为“最美能行者”。

不凡故事暖人心

医护界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一说,而类似“全能”护理的工作片断,有很多很多令万小莹记忆深刻。


在新冠疫情开放的那段艰难时期,消化呼吸内科接诊了一位身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且合并糖尿病的老人。通过CT 检查显示老人的两肺已经完全白肺化,病情危急到令人揪心,家属因绝望几度想要放弃治疗。可医生和护士深知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耐心而坚定地与家属深入沟通,竭尽全力让他们明白只要积极接受有效治疗,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在他们的努力下,家属被打动了。后续治疗整个过程中,科室医护人员倾尽全力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病魔抗争,最终,患者病情一天天好转。


万小莹说,当患者家属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赠与我们锦旗,激动地表达感激之情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与喜悦,我们深感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今年4月的一天,一位患者突发状况大口呕出鲜血,还伴有便血。喷涌而出的鲜血瞬间染红了床上、地上,以及护士和医师的身上。并且,患者处于休克状态,若抢救不及时,患者将岌岌可危。

面对这样情景,科室医护人员来不及在意这些血液就迅速投身到紧张而激烈的抢救之中。


“这位患者末梢循环极差,建立一条静脉通道,就像在干涸的河床上寻找那条细微流淌的路径。可家属不理解,急躁和焦虑在现场控制不住表露出来,当时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万小莹说,面对巨大的压力,在场的医护人员一边安抚家属,一边不停给自己打气“不要着急!不要着急!”终于,他们在患者的拇指上如获至宝般地发现了一条若隐若现的小静脉。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沿着那一丝希望,轻轻地进针、缓缓地送针,并成功回血时,现场所有人都如释重负。由于抢救及时,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患者家属的不满得到平息,不停说感谢。那一刻,万小莹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护士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万小莹说,工作中他们曾遭遇过患者的拒绝,也曾因被误解而无辜遭受指责,那种无奈和委屈是难以言说的。在说到护士们是如何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时,万小莹几度哽咽眼眶含泪。

“护理工作是从来没有按时下班的,是无法像许多人一样如愿陪伴家人的。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要忍下所有的委屈与不理解,要视患者如亲人,视工作如同使命。”


采访手记

你眼中的护士是什么样?单调重复地打针发药应该就是很多人对这个职业下的定义。

可实际临床工作中,他们积极、可爱、温暖,他们既是护理者、协作者,同时还要承担情绪疏导、生活保姆的角色,他们秉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专业领域里不断深耕,在临床工作中持续突破,展现出新时代护理人的“多面性”,刷新了人们对护士的传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