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螺蛳粉看特色产业发展后劲系列报道(五)
腐竹是螺蛳粉的点睛之笔。 油炸的腐竹遇到了浓郁的螺蛳汤头,瞬间吸满了汤汁。 软香筋道的腐竹就着一大口米粉,让原本单调而清淡的腐竹被赋予了更多味道的可能。
在螺蛳粉的“加持”下,柳城县的腐竹产业也迎来了高光时刻。 腐竹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阔步前进的同时,也成为了促农增收的“黄金产业”。
近日,小编走进东泉镇中段村小邺侯屯腐竹加工厂,一个长约6米的大锅炉映入眼帘。一名工人正不时地给锅炉添柴以保障腐竹生产车间内灶台的温度。在一墙之隔的腐竹生产车间,溢出浓浓的黄豆香味。厂长岑峰伦带着工人在热气腾腾的灶台制作腐竹。只见岑峰伦右手拿着锋利的竹片,麻利地在煮沸的豆浆表面划上一圈,左右手合作,迅速地将形成的豆皮挑出,悬挂在上方。一片腐竹的厚薄、形状,全看岑峰伦的手艺。
岑峰伦介绍,他是梧州岑溪市人,一直在柳州市某公司工作。妻子的老家在东泉镇中段村小邺屯,距离柳州大约半小时车程。2016年,不甘于一直拿死工资的岑峰伦,炒了老板的“鱿鱼”。岑峰伦早在妻子老家的空地上建设了腐竹厂,改行制作土特产腐竹。
2018年,岑峰伦对生产设备进行提档升级,并创立了“东土原浆腐竹”品牌。原以为创业之路会顺顺利利,岑峰伦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会打乱了所有的节奏。2021年,全国餐饮旅游比较萧条,岑峰伦生产的条状原浆腐竹销量也很受限。不甘于就这样走下坡路的岑峰伦想到了螺蛳粉产业。
从做条状腐竹到改进工艺成为螺蛳粉专用腐竹,岑峰伦花了一年的时间。岑峰伦说,泡豆、磨浆、煮浆、结皮,拉竹等所有的工艺都需要重新去摸索,去调整。他自己也记不清倒了多少批不成型的腐竹喂鸡、喂猪。幸好,在经过反复实验后,市场终于和岑峰伦实现了“双向奔赴”。目前,岑峰伦的加工厂一天能生产400斤腐竹,年总产量大约为70吨,年产值超过百万元。生产出来的腐竹全部供给螺蛳粉直营店。
和岑峰伦一样,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实现“逆袭”的还有位于大埔镇的柳州市客家上品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韦珊夫妇。
2015年,韦珊和丈夫邓崇坚返回家乡大埔镇盘龙村建设了腐竹厂,主要生产家用的铁锅腐竹。这种类型的腐竹粗壮、厚实、有质感,但是油炸不能轻易炸蓬松,更适合用冷水浸泡后烹煮。韦珊的生意做得一直不温不火。2018年,上升期的螺蛳粉厂到处订购适合螺蛳粉专用的腐竹,韦珊顺应市场,把家用腐竹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良,生产螺蛳粉需要的腐竹。
为了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韦珊开始在腐竹源头上下功夫。她优先选用广西自留种的小黄豆,目前,带动全县共计121名农户签订了种植、销售协议。凡是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黄豆,韦珊全部按市场价收购。
在生产过程中,韦珊不厌其烦地增添大豆蜕壳工序,以便保证腐竹成品韧而细腻。同时,韦珊还将原本的一锅一灶进行了升级。她专门找铁匠定制了方形铁锅,36口铁锅既相连又独立,只需要6个灶台加热,就能满足豆浆成膜的温度需求。这样一更新,不仅保证了腐竹的品质,也提高了生产能力。目前,该腐竹厂年产量100多吨,和柳州几家大型螺蛳粉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腐竹谐音是“富足”。目前,柳城县登记在册的腐竹加工厂共有10家。一片片淡黄色的腐竹被打包发送到了各地螺蛳粉店和螺蛳粉厂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柳城人过上了富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