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张捷)9月1日,在柳城县寨隆镇下寨村,村民罗海光走在平整的水泥路上,查看连片的水稻长势。这是我市“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景象。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全力推进撂荒耕地治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据了解,我市将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今年1至8月,全市完成耕地“非粮化”治理面积约1.73万亩;耕地撂荒治理面积约0.34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新增建设面积约8.05万亩,改造提升约9.54万亩;完成“桉退”面积约3.26万亩,共种植糖料蔗面积约1.63万亩。
柳城县寨隆镇采取“小田并大田”举措,按照打破当地村民的承包范围、打破杂乱的地块边界、打破混乱的渠沟路布局,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划分地块,聚焦粮食生产功能区、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一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寨隆镇下寨村村民罗海光说,建设高标准农田不用农民花一分钱,还有利于增产增收。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全市建成和在建的高标准农田面积约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0.51%。”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违法违规改变耕地用途等行为,我市农 业 部门开展查处整治行动。今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广州局例行督察我市,发现柳南区一企业在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了稻蛙套养,并埋设金属架形成遮阳棚的耕地“非粮化”情况。对此,柳南区第一时间加大力度推进整改工作,约谈企业负责人,并责令立即整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任务。
下一步,我市将有序推进耕地“非粮化”摸排整治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